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好,不仅有利于把保增长和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而且有利于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扩内需稳外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决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目前这些政策措施已经初步见到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市场信心有所恢复。但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世界经济复苏可能会经历一个复杂、曲折和漫长的过程。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外部需求继续萎缩,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同时应当看到,尽管在国际市场上对传统消费品和投资品的需求有所减弱,但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品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和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一个亮点。而且这个市场还在扩张之中,潜力和空间很大。从国内情况看,随着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品的需求也将持续扩大。在新能源方面,现在国内生产的光伏电池绝大多数用于出口,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很小,如果把国内需求开发出来,就可以实现新的发展。在节能环保方面,今后3年高效节能设备的推广、终端用能产品的升级换代和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预计将形成1万亿元左右的市场需求。因此,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具有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就业机会多的优势,是当前刺激消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只要把握机遇,有序发展,就可以形成刺激经济增长新的拉动力量。
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经济危机及调整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催生新的产业变革。去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先是增强资金流动性、救助金融企业,最近纷纷把着力点放在实行“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很可能成为推动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但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中低端位置,产业层次不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强。促进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努力抢占发展的制高点,以免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各国之间的差距还不是很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潮流,以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为突破口,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促进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应当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技术上占优势的局面短期内没有改变。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阶段,逐步实现现代化目标,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等关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同时,对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领先优势,推动形成减排方面贸易壁垒的意图,要保持警惕并做好应对的准备。这要求我们树立国际视野,兼顾当前长远,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谋划,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为未来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基础。
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弱,资源环境问题始终是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问题。由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尤其是一些重要资源消耗总量快速增长,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目前,石油、铁矿石消费的对外依存度都已超过50%,铜超过60%。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铁矿石等价格谈判非常艰难。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下更大功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代表着一种新的增长路径与发展模式,这些产业总的讲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应当促进发展、培育壮大。经过多年建设,我国新能源、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产业已初具规模。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明显提升,大功率发电和输变电、高效清洁冶炼、新能源汽车、硅材料提纯等重点关键技术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制造业基础较强,产业配套能力逐步完备,高效电机、污水处理设备、高效照明产品以及风电机组、光伏电池等已经形成较大规模。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和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生产成本较高。必须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二、明确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任务和措施
从国际经验来看,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前期研发投入大、风险高,规模化生产需要大量投入,产品推广应用初期成本较高;同时,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又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因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支持。在当前形势下,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来发展,要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好公共财政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促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以谋划,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加以引导,从科技研发、示范推广、产业化全过程加以推动,从资金投入、政策措施、机制创新等各个方面加以支持。同时,要加强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合理布局,把握节奏,避免一哄而起,防止重复建设,促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我国石油50%左右靠进口,而且1/3以上走马六甲海峡,在维护能源安全方面付出了很高的成本。去年底下决心抓住机遇推出成品油价税费改革,主要考虑通过合理的税收制度和科学的价格形成机制,实现公平税负,保障有效供给,促进合理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代表着能源发展的未来方向,要采取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价格优惠等措施,重点开拓使用市场,显著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要进一步研究调整规划,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核电。我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规模化发展潜力很大,要结合各地实际促进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国际上许多汽车企业非常重视相关技术研发,正在积极探索发展电动汽车的路子。同时,欧盟在汽油欧Ⅳ标准的基础上正在研究欧Ⅴ标准,美国制定了2016年汽车油耗标准,对环保和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争取在国际竞争中不落后,并努力形成新的优势。
(二)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近几年来,我国节能工作不断推进,催生了一批研发节能技术、生产节能设备、提供节能服务的企业,包括从事电机变频技术改造、余热余压发电设备制造的企业,节能产业应运而生。但一些节能环保产品由于成本偏高,国内市场用得不多,如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高效电机,95%以上都用于出口。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些产品销售完全依赖国外市场是脆弱的,必须把十几亿人口形成的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要深入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实施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带动节能产业实现更大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发展是相互关联的,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家出台的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相关政策,考虑了节能环保的要求。如车辆购置税只对1.6升以下小排量汽车减免。生态环保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公共服务,政府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带动相关环保产品和服务发展。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加大财政建设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标准、“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办法,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还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契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技术咨询、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设施运营等相关环保产业实现新发展。
(三)培育和壮大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新兴产业。要广泛推广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等技术与装备,培育和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咨询、管理等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拓展循环经济的发展规模和范围。要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依法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在投资、价格、财税等方面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国务院已经出台了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实施方案,这对于扩大内需、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各有关方面要细化完善有关方案,精心组织,有效实施。
(四)鼓励节能环保产品使用和消费。消费需求对企业生产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国家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的家用电器逐步给予直接补贴,有利于激发消费者购买意愿,有关政策细则要尽快出台,抓紧实施。要完善重点用能产品的能效标准标识制度,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加强能效监管,提高总体能效水平。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约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更多地购买节能环保产品。
(五)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不仅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而且在生物、新材料、信息网络、航天航空、海洋工程等领域,以及一些交叉领域,都在快速发展。我们要顺应潮流,抢抓机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在这些方面实现新突破。要着力推广一批能够有效促进产业升级的技术和产品,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推进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近年来,财政、发展改革、环保、能源等部门相互配合,创新机制,加大投入,为促进我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在此基础上,要认真总结,结合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财税支持举措。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都要创新工作思路,细化政策措施,加强与地区的联系与沟通,共同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进一步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是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财政系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广大干部职工夜以继日,兢兢业业,开拓创新,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应当看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平息,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财政系统要继续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继续服务大局,进一步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是用好管好公共投资。发挥好公共投资的职能作用,是投资合理增长的重要支撑。要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加快政府公共投资预算下达和项目实施进度,争取尽快将中央投资预算下达完毕,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金的乘数作用。督促地方落实好配套资金,关键是安排好优先顺序。严格按照国务院要求和财政部有关规定安排使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优先用于新增中央基建投资项目、其他中央投资项目地方配套,以及地方公益性项目。加大对公共投资的监管和督查,继续严格把好项目资金安排关、财政预算下达关、财政预算执行关以及项目资金拨付关,确保资金尽快落实到位,保证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投资的综合效益。
二是发挥好财政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财政政策对于引导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财政部门要树立全局思想和战略意识,结合自身职能,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同时,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做好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关工作,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进一步做好家电下乡、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等工作,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直接刺激消费的作用,并通过消费引导和带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三是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财政支持。保民生是今年调整财政结构、增加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要继续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继续加大对住房保障工作的支持力度,抓好廉租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等工作。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要求,抓紧出台有关配套文件,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待遇。对于这些重点民生项目,各地都要从实际出发,有力、有序、有效地加以推进。
四是抓好增收节支。为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需要在实施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同时,狠抓增收节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努力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压缩公务购车用车、公务接待费和出国(境)经费,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牢记“两个务必”,勤俭办一切事业,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工作水平与工作效率,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