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肖梅代表在调研中发现,农村教育存在很多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地方,西部农村中小学生受应试教育严重影响,学习脱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她认为我国农村学校培养服务于“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适用人才奇缺。而且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校园环境与基础条件普遍较差,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
范肖梅建议教育部列专项由专门领导抓“农村生态校园创新工程”的试点工作,在全国西部若干省份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全面推广;将该工程纳入国家西部“两基”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并由国家建立生态校园创新工程领导协调管理机构,加强领导、协调解决涉及教育、科技、农业、环保、卫生、国土等部门的问题,创造条件,大力推广。
该项目以饲养奶山羊、种果树、改造学校厕所、建沼气池为切入点,形成一个由草、羊、沼为内容的循环经济链条,美化净化校园,节约能源,改善师生生活条件,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新路子,培养新型人才。范肖梅这样介绍道:“我们采取了‘大手拉小手,小手牵大手’的科技推广方式,让学生在校园就接触到新型农村科技,学生都懂了沼气之类的农村科技是怎么回事,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家庭、推动家庭采用新式技术,就能更好地完成循环经济理念在农村的落实。”
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范肖梅代表就提出了大力推广实施“农村学校生态校园创新工程”的建议,提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将农村中小学校园建成“果、草、羊(奶羊)、沼(气)”生态链条完整的劳动实践基地。如今,一年过去了,这个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以及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重视,陕西省随后在杨凌区西大寨中学、淳化县润镇中学、凤翔县范家寨中学、白水县林皋一中四所学校实施了“农村学校生态校园创新工程”试点。2006年6月底,四所试点生态校园相继建成,并取得较好的成效。范肖梅认为,生态校园创新工程是一件造福后代、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改革农村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