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光伏电池组件 » 太阳能电池 » 正文

光伏 光热 光电 透视中国的“太阳光”

日期:2010-12-09    来源:环球财经  作者:刘艳涛

国际新能源网

2010
12/09
08:5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太阳能

    ○ 无锡尚德集团董事长施正荣:中国光伏产业的症结在于,它不但是高科技产业,同时也是外向型行业,产品对外依赖度高达90%以上,所使用的设备对外依赖度在50%以上,核心技术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 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张奕:我们认为中国光热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光热产业不仅没有受寒,而且销售市场形势良好

    ○ 中国电气协会副理事长黄湘:到2020年,中国光热发电市场规模可达22.5万亿至30万亿元,光热发电总量可占全年总发电量的30%~40%

   “坦率地说,美国在新能源方面有点落后了,发展速度不够快。”

    2010年11月18日,全球多晶硅巨头美国道康宁和瓦克公司联合建设的有机硅生产基地在江苏张家港正式投产时,道康宁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博恩斯公开坦言。

    道康宁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有机硅”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而博恩斯另一个身份是美国奥巴马总统出口委员会委员。

    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商务部经理宋育红从一个侧面向《环球财经》记者证实了博恩斯的话并非“谦虚”:“以前我们华能一家每年大概就花200万人民币购入GE的产品。不过最近几年我们很少购国外的产品了。因为中国企业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但国外的技术停滞不前,他们的产品无法适应国内的需求了。”

    就在博恩斯坦率地表态“美国在新能源有点落后”的一个月前,10月15日,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申请,美方以“中国为支持本国清洁能源部门而采取的补贴措施是非市场性的补贴,人为降低了中国清洁能源产品的价格,从而对美国相关行业产生冲击,并造成工人失业”为由,按《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中国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其中重点提到中国的光伏产业。

    “我怎么没有得到过补贴?我们巴不得得到补贴呢!”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群直言不讳地说。

   “其实美国政府对新能源的补贴远远高于中国政府对新能源的补贴,但美国企业从这些补贴中实际受益很少。”中国国际商会副秘书长林舜杰向《环球财经》记者表示,“真实的情况是,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风险投资等资金支持不足,美国很多新能源企业资金链断裂。由于资金短缺,很多技术都难以用于实践。而中国的光伏产业在广阔的市场支撑下,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重视,才有了现在的情形。”

    中国新能源企业,尤其是其中的太阳能企业发展情形究竟如何?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抵抗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本刊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走访,以期了解中国各类太阳能企业的现状。

    被狂热追逐的光伏

   “国内光伏产业的公司产能排在前列的都是在美国上市、利用美国资本市场发展起来的,301调查最终损害的将会是美国投资者的利益。”中国可再生能源理事长石定寰在10月19日向《环球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的光伏企业虽多,但是规模大的很少,市场上的产品大多还是国外的产品。

   “中国光伏产业的症结在于,它不但是高科技产业,同时也是外向型行业,产品对外依赖度高达90%以上,所使用的设备对外依赖度在50%以上,核心技术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无锡尚德集团董事长施正荣曾公开表示。

    2010年1~9月,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超过20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10%,这意味着最近三年出口额的平均增速都超过100%。数据显示,国内从事光伏产业的企业数量达到580余家。2009年多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占据全球总产能的25%、65%、51%和61%。

   “我们是生产的大国,却是消费的小国。目前,全国生产的光伏组件,在国内运用的不到1%。我们厂的产品90%出口国外,成为国际市场的‘搬运工’和‘组装工’。”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光伏中的原材料多晶硅和光伏组件,虽然中国在产量上位居全球首位,但是产业的高端技术仍在德、美、日等国。

    但这并未影响资金对光伏产业的追逐。平安证券近日发布2011年策略报告表示,坚定看好光伏行业投资机会,看好行业长期的成长性。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贾锐表示,目前国内光伏产业产业技术和资金门槛较低,在行业利润偏高的情况下,造成群雄逐鹿的情况不足为奇。

    撼动不了的光热

    业内人士曾这样形容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在新能源事业中的表现:贡献最大、影响最广、实用性最强、普及率最高、自有技术含量最高。在我国新能源领域中,成为既掌握核心技术又在推广规模上居世界第一的产业。

   “目前国内太阳能光热市场是被国内企业占据的,因为国内企业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特别是真空管技术比较完善。成本低效益好,这个领域国外企业是无法进入的。”青岛福格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张新辉告诉记者。

    张新辉说的没错。据了解,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自有技术占95%以上,在太阳能集热、高温发电集成系统、采暖制冷、海水淡化、建筑节能、设备检测等方面,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

    除此之外,产业链也十分完整,从毛坯管、真空管生产,到太阳能热水器整机制造,再到配件供应,所有环节一应俱全。像浙江海宁、山东德州这样已经形成庞大产业规模的地区,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都已经达到了90%以上。

    技术的相对完善和“下乡”政策的支持也带来了行业的异军突起。

    数据显示,到2009年我国集热器累计推广总面积约1.45亿平方米,占世界总量的76%左右;年产量达4000多万平方米,接近世界总产量的60%。2009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总销售额约578.5亿元,同比增长34.5%;出口额近2亿美元,同比增长66.6%。另据行业专家预计,2010年太阳能光热产业有40%的增长。

    光热产业的地位稳定同时也引起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2009年1月,美国高盛携手鼎晖投资,向皇明集团投资近1亿美元的资金。

   “我们已经追踪太阳能项目长达5年的时间。我们认为中国光热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光热产业不仅没有受寒,而且销售市场形势良好。”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张奕并不讳言自己对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的看好。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一边是国内市场对于太阳能产品的需求不断释放,一边是整个市场竞争的高度同质化、无序化,价格战层出不穷。

   “目前光热市场比较混乱,光热技术到了一个需要变革的阶段,现在的技术还是光热的初级阶段。产业升级是必然趋势,我估计在未来的3~5年会出现洗牌的过程。”张新辉告诉记者,提高光热行业的门槛和行业标准是光热产业亟需改善的一环。

   “现在国外的技术是光板技术,由于成本高,量产和生产线的引进都很困难,现在福格已经掌握了这个技术,只要有政策的支持,相信用不了太久这个技术也会被大范围使用。”张新辉略带欣慰地说。

    可喜的是,目前其中的部分优势企业已开始放弃了之前的“隐身”战略,由制造工厂转型为品牌厂商。这股力量正在逐渐改变欧美品牌垄断国际市场的现实。

    蹒跚起步的热电

    光热的成功也让光热发电渐渐升温,最近,光热发电项目业已进入投资者和战略决策者的视野。

    10月20日,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50兆瓦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正式招标,这是全国首个太阳能商业化光热发电项目,预计最初年发电量为1.2亿千瓦时。

    业界寄望于借助该项目考量国内研发技术,探索符合国情的商业模式并带动市场规模化发展。

    据“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太阳能热发电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电气协会副理事长黄湘估算,到2020年,中国光热发电市场规模可达22.5万亿至30万亿元,热发电总量可占全年总发电量的30%~40%。

   “我国近年在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塔式、槽式和碟式系统均有示范项目建设中,同时太阳能热发电与化石能源互补也有发展。光热更适宜西部广阔地区的大规模发电。”长城证券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周涛告诉记者,光热电的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只是需要政策的支持。

    不过,对于光热发电,国家发改委的初衷是比照光伏发电做法。先核准一两个项目启动市场,而后通过特许权招标摸索出标杆上网电价,并借此拉动产业朝规模化发展。

    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热电产业目前的可行性并没有得到证实和推广。2007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要求2010年光热发电达到50MW,光伏发电达到20MW的指标。可是到目前为止,业界只认可了槽式发电的可行性。截至2009年,全世界运行的槽式光热发电占整个光热电站的88%,投资额达到4000亿欧元的“欧洲沙漠行动”也将采用这一技术路线。不过,美国在建的光热电站中,塔式电站已经超越槽式电站。

    有专家指出,光热发电站建设成本直接影响热电并网价格。如每千瓦单位造价降至1万元以下,上网电价就可降到1元/千瓦时以内,并逐渐接近现行每千瓦时0.51元至0.61元的风电标杆电价。但一个1000MW级光热电厂至少投资数百亿以上,回报却遥遥不可期,因此国家能源局对于项目的审批相当谨慎。

    除了成本之外,对地区日照强度的苛刻要求也使得全球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适合发展光热发电。此外,热电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国外企业至今都不希望将其技术转移给中国,即使用市场份额交换也不乐意。”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相比较中国光伏产业迅速规模化,国外企业将光伏设备制造产业全部转移至中国,中国的光热发电领域还没有出现这样的机会。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