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生物质能 » 燃料电池 » 正文

燃料电池产业链投资冷热不均 中国氢能第一股亿华通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

日期:2019-07-11    来源:中国电池网

国际新能源网

2019
07/11
11:5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燃料电池产业 氢燃料电池汽车 加氢站

   有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2018年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规划投资,累计金额已达2000亿元,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投资额约占总投资额的一半左右。
 
  【编者按】燃料电池周报,系电池网(微号:mybattery)与国内知名电池上市公司——雄韬股份(微号:vision002733,股票代码:002733)联合推出燃料电池资讯类周报(每周三推出,归属“电池智库”栏目),旨在通过更具价值的数据、报告或资讯等给行业带来更加客观的认知和分析,给实业制造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同时我们将根据读者、行业、公司需求推出深度研究与项目对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合适资本推动中国燃料电池行业的商业化应用进程。另外,探索与企业或机构联办栏目也是更大程度地满足公司和市场、用户需求。我们期待着您的关注、参与和支持!
 
  【IPO】亿华通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 拟募资12亿加码氢燃料电池发动机
 
  7月9日,亿华通(834613)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上交所《关于受理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的通知》(上证科审(受理)[2019]145号),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已被上交所受理。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本次发行上市申请为第2.1.2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按照计划,亿华通本次拟发行股份不超过2265万股,拟使用12亿元募集资金投向: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基地建设二期工程、面向冬奥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高管及员工拟参与战略配售,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观察】燃料电池车推广火热 氢能管理顶层设计缺失:传统危化品管理的“氢”规戒律待破
 
  氢燃料电池汽车正跃跃欲试地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风口”,地方政府也在紧抓热点,掀起一轮又一轮产业发展热潮,然而,多年未变的氢气的危化品属性却成为产业发展桎梏,给风头正劲的产业发展带来不少牵绊。将氢能作为能源管理而非危化品处理的呼声从产业兴起之时便从未停止过。然而现实是,有“激进派”的呼吁,也有“保守派”的谨慎。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继纯电动后,我国正掀起新一轮氢燃料电池技术风潮。“强势崛起”的燃料电池汽车也有望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技术路线多元化时代,颇具成长性的“潜力股”。2019年全国两会,氢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正在加速步入“氢能时代”的中国再添政策红利。
 
  但现实中,由于特殊属性,氢气仍然作为传统危化品管理,这为氢的能源化利用之路设置了重重障碍,也成为制约当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及相关产业链发展的瓶颈,基于管理层面的种种“氢”规戒律亟待打破。
 
  【报告】伊维经济研究院:燃料电池系统未来五大发展趋势预测
 
  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在相继发布了加氢站、氢气制取、氢气存储与运输等方面的研究报告后,近日再次发布《燃料电池系统产业链研究报告(2019)》。在研究报告中,伊维经济研究院从产业链的角度梳理了燃料电池电堆、双极板、膜电极、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和分析,并详细梳理了燃料电池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的基本情况。
 
  关于燃料电池系统,伊维经济研究院认为其关键部件包括电堆、供气系统等辅助系统,关键技术包括水热管理技术、低温冷启动、系统的控制技术等。燃料电池电堆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包括双极板、膜电极、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等部件。其中,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和气体扩散层集成在一起成为膜电极,它是堆的主要部件。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发现,目前,国内燃料电堆产业化功率密度(乘用车)已达到1.8kW/L,实验室达到3.1kW/L,乘用车系统使用寿命普遍达到5000h,商用车达到10000h,具备零下30度低温启动能力。
 
  在伊维经济研究院发布的《燃料电池系统产业链研究报告(2019)》中,还对燃料电池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1)燃料电池电堆降成本仍然是行业发展重点;(2)电堆及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加快;(3)石墨双极板技术成熟,国内将迎来规模化生产;(4)有序化膜电极技术是未来膜电极制备主流发展趋势;(5)降低催化剂铂载量或使用非铂催化剂是有效的降成本方向。
 
  【公司】丰田将向一汽股份、苏州金龙提供氢燃料电池组件
 
  7月5日,丰田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丰田”)宣布,为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FCV)在中国的应用和普及,将进一步向中国商用车厂商提供氢燃料电池(FC)组件。
 
  据悉,今年4月,丰田曾与福田汽车、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意,将共同合作推出氢燃料电池客车。
 
  为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FCV)在中国更大范围的普及,丰田将再次通过FC系统集成商,向中国的商用车厂商提供FC组件。
 
  此次,丰田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股份”)、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金龙”)及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重塑”)达成共识,将在一汽股份、苏州金龙生产及销售的FC大巴上搭载采用丰田FC电堆等零部件的上海重塑FC系统。
 
  【行业】加氢站加快上马 燃料电池产业链投资冷热不均
 
  有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2018年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规划投资,累计金额已达2000亿元,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投资额约占总投资额的一半左右。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刘志祥去年11月在第二届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推介会上表示,仅2018年11月新成立的企业数量,就超过过去几年。
 
  氢燃料产业链投资涌动但冷热不均。上述超过2000亿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上游制氢、电堆及系统、下游整车等领域。有555亿元的资金流向是氢能小镇和产业园,中国重汽和长江汽车等10家企业预计投向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资金超过1000亿元,这部分投向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资金,几乎都指向了商用车。剩余的500亿元预计有超过一半流向了电堆及动力系统领域,产业链上涌入这一领域的企业超过30家。这30家企业的投资金额不一,大型企业的单项投资达到30亿元,而小企业的投资金额仅上千万元。另外,制氢环节也是产业链上资金大举进入的环节,总规划投资超过70亿元。与之相对应的是,对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双极板等核心原材料的投资还很少。
 
  有机构分析认为,产业链上投资“冷热不均”一方面是因为制氢、电堆及系统、下游整车的投资门槛低,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技术瓶颈高,单次投资金额大;二是制氢、电堆及系统、下游整车等产线及设备的通用性更强,可满足不同型号产品生产,而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产品产线的定制化较强,技术还未成熟。
 
  虽然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投资涌动,但若关键材料的技术和产能无法匹配,则会大大降低市场竞争力。燃料电池成本也很难随着电堆及动力系统的批量化应用而大幅下降。因此未来催化剂、双极板等核心原材料方面需要加强研发投入,尽快实现产业化落地,才能推动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商业化进程。(来源:第一财经)
 
  【国际】德国专家:燃料电池才是德国未来 戴姆勒迎头就能赶上丰田
 
  德国当地时间7月4日,德国《发动机技术杂志》报道,德国尤利希研发中心汽车项目负责人ThomasGrube表示燃料电池是德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机会。“燃料电池的技术问题已经解决,降低成本的问题也在量产上解决,燃料电池汽车在未来几年内就能做到量产。”
 
  “本田、现代和丰田已经达到了燃料电池汽车量产的水平。戴姆勒马上就能迎头赶上”。
 
  ThomasGrube认为燃料电池汽车是德国汽车产业制胜的利器。燃料电池的生产完全可以做到德国自产,从而摆脱汽车公司对亚洲生产的电动车电池的制约。
  【观察】业内:中国需建设更多氢基础设施 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据路透社报道,一位中国政府高级产业政策顾问表示,中国需要加强氢作为燃料的分配基础设施,以加快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博鳌论坛上称:“经验告诉我们,开发氢燃料电池汽车最重要的是建设集氢生产、储存和运输为一体的基础设施。”
 
  他称,为了“加快这项(氢燃料)技术的商业应用”,这一点很重要。同时,他称,燃料电池汽车适用于物流和长期运输。(来源:新浪汽车)
 
  【聚焦】20多个省市出台氢能发展规划 能源巨头抢占先机
 
  氢能源具有热值高、能量密度大、可储存、可再生、零污染等优势。目前,我国正加快氢能开发力度,国家氢能标委会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中明确,到2030年,国内将建成加氢站1000座,氢燃料电池车达到100万辆。
 
  近期,国内能源巨头纷纷在地方展开氢能布局,抢占行业先机。天津市政府网站显示,近日,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会见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钱智民一行。张国清希望公司加快在天津布局更多项目,尤其是加强氢能源领域合作,积极参与天津国企混改,加大清洁能源、智慧城市等方面投资。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随着20多个省市相继出台氢能发展规划和氢燃料汽车的发展规划,国家电投、中国石化等能源央企密切与地方开展合作。
 
  【关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产氢大国 发展定位尚待明晰
 
  近期,氢能源成为各地产业布局的新亮点,不少地方纷纷推出氢能产业规划方案,产业发展不断提速。比如,上海提出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50座,乘用车不少于2万辆,其他车不少于1万辆。佛山计划今年投入使用10座加氢站,力争实现1000辆氢能公交车示范运营目标。武汉计划到2020年建设5座至20座加氢站,燃料电池车示范运行规模达到2000辆至3000辆……
 
  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毛宗强表示,氢能量密度是汽油的3倍,是锂电池的130倍,这让氢能燃料在替代过程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统计显示,目前国际制氢年产量6300万吨左右,中国每年产氢约2200万吨,占世界氢产量的三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一产氢大国。
 
  “虽然中国是第一产氢大国,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但国家层面仍然没有给予氢能明确定位。氢只是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部分,缺乏整体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余卓平表示,日本、欧洲、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已发布氢能路线图。(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公司】嘉化能源与浙能集团签氢液化工厂合作框架协议 力争今年底前完工
 
  7月8日,嘉化能源(600273)公告称,公司在嘉兴港区乍浦经济开发区与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能集团”)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氢液化工厂合作框架协议》。
 
  公告显示,氢液化工厂合作框架协议项目为:1m3/h氢液化示范工厂(日处理氢气量约1.92×104Nm3),位于嘉兴港区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化能源园区内,目标落实氢源、保证嘉善综合功能站的氢源供应和满足周边市场对氢产品的需求,力争于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
 
  项目由浙能集团提供生产流程设计和工艺技术、液化设备装置;嘉化能源提供气源(氢纯度≥99.9972%)、场地、资质资源、相关辅助设施及人员。双方以代加工模式合作,浙能集团以有偿租赁形式将整套液化设备装置租于嘉化能源,嘉化能源将符合标准的液氢以合理的价格售于浙能集团。(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智库圈点】氢能领域风口已至 加氢站建设提上日程
 
  中汽协数据显示,6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08辆和484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8倍和14.6倍。1-6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70辆和1102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2倍和7.8倍。氢燃料电池产业迈入稳步发展阶段,不仅有各地政府政策层面密集加码,还有资本密集投入,目前已有20个省份作出氢能和氢燃料电池车发展规划,仅上半年已逾467亿资金投向11个氢能项目。业内一致认为,加氢站建设不足是制约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相信随着政府和企业积极投建加氢站,加氢站数量增长将带动氢燃料电池汽车迎井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登陆科创板已发展成为企业热门候选,今年以来,新能源领域多家新三板企业宣布转战科创板,昨日(7月9日),被称为“中国氢能第一股”的新三板挂牌公司亿华通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