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太阳能要闻 » 光伏动态 » 正文

光伏企业合纵连横应对竞争

日期:2011-07-06    来源:百方网  作者:百方网

国际新能源网

2011
07/06
13:2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光伏

   机构预测,光伏市场惨烈程度远超预期,不温不火式行情或将贯穿2011全年,与年初企业扩产的热度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终端已有部分安装量出来,但无奈前期库存过大加之目前产能较为集中,在组件环节并未出现明显的出货增多现象,也反映出此轮行业内的调整或将远超预期。

  光伏行业寒冬来临,业务单一、单打独斗的大企业与命悬一线的小企业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近70%的企业存在部分生产线停产、非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但是一些光伏企业却似乎具有天然抗寒的本领,尚德、天合、英利等大厂仍在维持满产情况。天合光能总裁高纪凡表示:“一流企业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很小。”记者观察,企业间合纵连横、上下贯通优势显现。其中,“企业一体化”、“松散式股份模式”、“产业园集群效应”、“政府引导的产业带”的作用正在日益发挥出来,同时也成为企业御寒的冬衣。

  市场环境扑朔迷离

  在近期一系列对光伏产业的利空消息之后,6月24日,欧盟峰会就“欧债危机” 达成了阶段性共识,拟在7月初推出最新救助希腊方案,并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欧元区维持稳定,无疑将光伏企业的“欧债危机”的利空消化。与此同时,德国因 3-5月份仅实际完成并网安装1GW光伏工程,近几日即传出德政府有意取消原定的6%下降补贴预案。中国政府近日表示,将在2015年前实现太阳能发电用户侧平价上网,频频利好消息也许会给“寒冬”中的中国光伏业一丝希望,但未来市场仍显迷茫。

  从具体价格来看,硅料经历了前期的大幅急跌后,目前基本稳定于人民币38万元/吨(含税)上下;单晶硅片价格坚挺,普遍报价已至11.5-12元/片(含税)之间;因意大利市场需求疲软和各国对大型地面工程设限所导致,多晶硅在协鑫中能大幅抛货情况下,价格一度由16元/片瞬间打至15元/片(含税),跌幅深达6%多;电池部分由于受制于硅片价格的起伏,成交已跌破6元/瓦(含税),甚至有极端报价至5.5元/瓦(含税);组件已有部分需求,主流售价在0.78欧-0.9欧/瓦(无税)之间。

  相对硅材料跌幅,辅料行业跌幅并不明显,接下来辅料或将成为众多企业“杀价”重点,特别是银浆、铝浆和背板等都还有一定空间。近日,通过其他权威渠道获悉,天合光能自电池+组件制造成本已降至0.41美元/瓦,产业链末端的竞争已渐成白热化状态。长三角一带厂家开工和库存来看,全行业平均开工率不会高于 70%。主流厂家的组件现货销售制渐成市场主流,以应对低迷的市场。

  股份制合作提升竞争力

  太阳能行业发展之初,中国的光伏产业原材料需要依赖进口,市场也需依赖国外,截至目前,这种“两头在外”的状况始终没有改观。尽管国内陆续发展起来的一批光伏企业有效缓解了多晶硅依赖进口的状态,但该产业对市场依然缺乏主动定价权,尤其中间产业链把握不住市场的情况并没有得到较大改善。

  整个产业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太阳能产业格局一直呈哑铃式发展。各种数据显示越在上游的企业利润越高,处于中间链条的利润很薄。如拉锭、铸锭、切片、电池等中间环节企业始终较为被动,不仅要看上游材料的脸色,同时还受制于下游市场行情。力诺市场分析员丁文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离不开各环节的密切分工合作、共同作战。未来,太阳能行业的发展更需要几个专业公司的合作,而不是仅是一些企业的单打独斗。

  目前来看,上下游贯通的企业在产品的成本优势比较明显。以最成功的一体化发展企业“英利”为例,英利终端利润至少比其他企业高出5%以上。当前英利组件在0.78欧元/瓦,(每瓦合10元人民币左右),其他一体化运作的组件厂家售价在0.85欧元/瓦以上。尽管英利光伏发展不错,但国内发展一体化的其他厂家也日子并不好过,由于缺乏规模与技术创新,各个环节的成本不具优势,很多企业面临着市场的生死考验。

  但是,在这轮行情下,以“尖山股份”为首的松散式产业链布局显得从容淡定。据了解,“尖山股份”由海宁五位民企老板以交叉参股办的四家从拉棒、切片到电池片、组件覆盖完整产业链的光伏企业。各企业间通过股份制合作,共做市场。自从共同推选出的CEO实现管理一体化后,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当前其组件产品成本仅略微高于英利,而从发展趋势来看,该模式后劲十足,大有后来居上的气势。尖山控股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张建良说:“当初搞整合也是形势所逼。光伏产业是资本、技术双密集产业,只有做大才能生存。以前四个企业四套班子,现在仅一套管理班子,不仅行政管理人员成本减少近30%,产业链完整后,每瓦光伏产品的成本可以降低一成。”

    产业园模式发挥优势

  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垂直一体化发展,有的仅局限硅材料上的一体化,许多占成本近20%的辅料却并不在内。而产值破千亿“天合产业园模式”的成功也归功于将其他辅料企业引入产业园投资建厂,各个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紧密的产业园合作这一模式。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介绍说:“从2008年之前天合就致力于垂直整合,发展产业园区模式,目前天合产业园区已经拥有了除硅料外的全部主要原料生产能力。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天合在常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与各个同行和供应商共同开发建造产能过6GW的天合光伏产业园区。除天合光能外,天合光伏产业园区吸引了包括协鑫光伏、创大光伏、有则科技和千进研磨等20多家光伏组件或相关设备、原材料配套企业,其中协鑫光伏在该产业园布局了1GW的硅片产能后,还与天合签订了长期硅片及硅料供应协议,规定在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向天合供应不低于7.5GW的硅片及硅料产品。协鑫是全球最大的硅片厂商,规模化效应有利于让天合进一步降低成本。”

  已将许多硅片厂建到客户门口的保利协鑫中能经理吕锦标也同样表示:“我们已经把服务做到了下游企业的家门口了,这有利于降低各环节的生产成本,最终降低上网发电的价格。”

  高纪凡介绍:“天合光能和产业园内的企业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关系,不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轻易改变产品价格。为了从政策中获利而去做光伏的企业,我们一般是不与之做生意的。这一模式在过去的汽车行业、半导体行业都曾存在过。”

  随着产业园的进一步发展,到2015年以前,天合产业园应该会有60家配套企业进来,构建一个基本完整的以天合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包括材料、装备等一系列的配套企业。

  产业带集群效应显现

  新余作为新能源发展最活力的城市,一直将发展新能源定位支柱产业。其中,由新余政府牵头建立的“LDK新余产业发展带”模式表现可圈可点。新余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以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为龙头,引进培育光伏企业25家,实现形成了“高纯硅料-硅锭-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及应用产品”完整的光伏产业链,2010年新能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0亿元。其中,赛维LDK公司2005年11月投产,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 亿元,全球太阳能电力的1/4来自该企业生产的硅片,成为世界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新余市还与国内新材料领域最大的公司中材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年产7万只石英陶瓷坩埚生产线,积极发展碳化硅磨料、氮化硅涂层粉等配套材料产品。2010年,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7亿元。到2012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可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其傲人成绩足让其他省市艳羡。在人才引进上,新余也积极推动科技人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形成了“引进一个人才、办起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聚集一批人才”的链式效应,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引进LDK董事长彭小峰,创办了江西赛维LDK公司,集聚了全球 300多名高层次的光伏产业人才;引进唐任远院士,创办了从事兆瓦级永磁风力发电机设计、生产的力德风电公司,形成了风电产业;引进锂材料行业领军人才张 ,创办了江锂高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8家配套企业落户,形成了新材料产业。

  正是在政府的领导下,“新余产业发展带”的集群效应有效降低了光伏各产业链的成本,抵御了来自市场的波动与调整,目前,我国各省都在纷纷发展新能源产业园,其主旨也在于此。只有建立产业分工合作,达到产业合纵连横、协同作战、一起把成本降低的效果,将光伏市场越做越大。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