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从吉林燃料乙醇公司获悉,这个公司纤维素制乙醇工业化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预计近期开工建设。届时,将为我国燃料乙醇非粮技术研发开辟新的途径。
据公司发展规划部部长白殿国介绍,目前我国共有5家燃料乙醇企业,除广西木薯制乙醇外,其他4家均采用粮食为生产原料。随着保证粮食安全的呼声高涨,走非粮合成路线成为燃料乙醇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非粮原料中,纤维质原料被公认为最有发展前景,国内外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科研经费探索这一领域。
据了解,此前吉林燃料乙醇公司在甜高粱茎秆制乙醇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3年的试验研究,中试装置打通了工艺流程,生产出各项指标合格的产品。
“但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受原料储存、运输和固态发酵法的限制,装置规模受到局限,无法进行工业化试验;关键设备对大规模生产还存在一定的瓶颈;试验产出的产品成本高,无法达到经济运行等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白殿国说。
国内外一些大的公司在中试生产技术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纷纷把目光投向建设万吨级的工业化装置上。加拿大Iogen公司和美国共同计划在2012年投资7亿美元建设13万吨/年的纤维素乙醇厂。杜邦DDCE公司计划在2013年投资8.5亿人民币建设7.5万吨/年的纤维素乙醇工业化装置。另外,壳牌、杜邦等大公司也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来共同建设纤维素乙醇工厂,中国石化拟与中粮集团及诺维信公司(Novozymes)于近期开始在中国合作生产纤维素乙醇,项目正在审批中。
吉林燃料乙醇公司通过对加拿大Iogen公司、美国DDCE公司与芬兰科伯利公司三家的工艺路线和技术特点进行比较,最后决定引进芬兰科伯利公司的技术,建设玉米秸秆制乙醇工业化项目。
这项技术通过将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分开,每种成分分别进行深加工并得到各自的产品,其中纤维素利用酶解再发酵得到乙醇,半纤维素酸解得到乙酸和糠醛。
白殿国说,吉林燃料乙醇公司在该项目建设上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原料优势。公司所处玉米生产的黄金地带,周边地区每年产茎秆360万吨。目前这部分资源被农民当做燃料或者饲料,还有一部分用于工业原料,这部分用量约占总量的75%,其余部分大约可生产12万吨/年燃料乙醇。纤维素原料具有相对充足、运输半径合理、采购渠道多等优势,完全可以实现工业化利用。二是技术优势。作为我国第一家燃料乙醇示范企业,公司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改良湿法工艺,在多年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乙醇酿造技术,尤其在甜高粱茎秆制乙醇研发中,锻炼了一大批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在燃料乙醇非粮技术研发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和不断尝试,工业化试验早日成功,为我国发展替代能源、破解能源短缺问题做出贡献。”白殿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