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球汽车论坛在成都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从生产大国到创新强国的跨越”。记者在论坛现场进行全程报道。以下记者对话长安汽车研究院副院长詹樟松文字实录:
记者:从节能减排角度上看,长安汽车更侧重于传统汽车节能还是新能源汽车发展?
詹樟松:对长安汽车来说从来都讲究两条腿走路。传统汽车方面,汽油机、柴油机有巨大的节油潜力,这一条路对我国甚至全世界的节能减排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节能减排的效果,这条路肯定是坚持不懈的,是性价比非常高的技术路线,而新能源必然是一个趋势,从技术方面和产品方面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这方面的发展。可以看到,在中国来说,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混合动力车方面,长安汽车掌握了一些关键的系统集成和关键零部件技术,到目前为止,对我们来说是普及弱混和加强中混产品和技术向市场投放,研发强混,包括纯电动,氢钠琉电池我们想做技术上尝试,使其尽快产业化,长安在产品销售上都有具体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规划。
记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怎么看?
詹樟松:本来说一直到六月,推到八月到现在为止没有明确的结果,我本来想在这个会议上想和嘉宾探讨这个问题,现在来说这个问题比较纠结。关于技术路线,比如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是插电式纯电动,以及氢燃料电动车对于节能方面的汽车,包括混合动力这些方面都不属于新能源汽车。就我个人而言,在现阶段乃至以后的五年十年,多种能源方式汽车是并行不悖的,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方向,从长远来说,现在的所有技术,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从基础工业各方面都要集中一些系统性的力量,比如说电机、电池、管理方面的突破。
记者:很多媒体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您认为呢?
詹樟松:我是做技术出身的,我个人认为,在技术方面超车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都有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它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从传统车到新能源车,任何东西的突变都是比较困难的。
记者:最近新能源汽车安全等问题大家比较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包括配套设施等方面目前有没有标准?
詹樟松:标准都有,就像一个新兴事物出现一样,它都是由不完备到逐渐完备的过程,包括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PHEV等等,包括各个关键的零部件都有一些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在不断的完善当中,你说现在完备了,它没有,但是各个都在做,比如先进的企业会领导这个行业提出、提倡某个标准。
记者:现在研发标准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的吗?
记者: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一直没有出来,会不会影响长安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发展?
詹樟松:政策引导是很重要的,长安出于对汽车的理解,我们有自己的相应的规划。另外,我们会选择三大重要的零部件都做。
记者:发改委网站上有一个征求意见稿就是关于这个方面的,其中有一项是,在新能源合作方面,必须要控股50%和50%,您觉得这样做能学到技术吗?
詹樟松:从传统合资企业合资合作来说取得一定的经验,比如制造、营销、工艺,技术来说我们一般可以理解,而大家这么去做,这么去想也是想吸取以前的教训,扩大话语权也是很重要的。另外一点,既然要生产,有的时候技术和产品就要有更明确的规定,而不是设备,不是工艺。
记者:我还想问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花10分精力在发展传统工艺升级上,花多少分精力在新能源动力上?
詹樟松: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其实对一个企业来说,它有几个层面,战略层面和运营层面。比如说,我花一块钱在传统动力上面,收益是20块钱,而花一块钱在新能源方面收益却只有1毛钱,但是如果你考虑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十五年之后那就不一样了,所以在战略方面要投入的必须投入,运营方面要投入的也必须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