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中国新能源要闻 » 正文

循环经济催生生态富民产业链

日期:2007-10-16    来源:新华网  作者:新华网

国际新能源网

2007
10/16
10:1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经济 产业链

      推进农业经济循环、改善农村生产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我市以抓好农村能源节约、促进能源再生利用、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入手,大力推进循环农业建设,让发展循环农业成为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途径。

  “沼气是个宝贝啊!今年夏天用电高峰村里经常停电,家里的沼气灯可派上了大用场,不光是应急照明,我家夏天的电费还节省了300元。现在没有建沼气池的村民都抢着要建了!”近日记者到市农业局能源站采访,碰巧五龙口镇山口村村民在大谈沼气的好处,想继续争取增加沼气建设项目。能源站站长王伟光介绍,现在我市已发展全市10000余个沼气池,今后计划每年新增6000个。

  沼气在我市农村的推广使用实现了人、畜粪便自流入池,使农村有机垃圾逐步实现资源化,产出的沼气不仅用于农户做饭、照明、洗浴,而且沼液、沼渣还可用于种植无公害蔬菜和粮果等,形成了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三秋”时节,记者在克井镇发现一辆辆满载玉米秸秆的运输车呼啸而过。克井镇农办的张小勋介绍,这些都是运往养牛场的,秸秆被粉碎后进入青贮池,不仅可以软化秸秆,而且可以使其味道更好,营养成分还可长期保存,是一种优质饲料。据了解,目前我市的虎尾河、金水、良安新村、大交等多家养牛场都建有青贮池,全市青贮池量达900座,年贮存量达4万吨。

  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青贮过的秸秆无污染,营养高,不仅可以扩大饲料来源,降低饲养成本,一亩地的秸秆还可为农民增加30至50元的收入,而且能有效杜绝焚烧秸秆现象,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秸秆除了青贮外,还用于直接还田,玉米秸秆被机器打碎后铺到耕地上,再进行深耕,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变成有机肥,可以大大改善土壤质量,目前我市的秸秆还田率达75%左右。另外,我市还规划了十几万亩的秸秆生物发电厂,可以使秸秆更好地发挥作用。

  大力推行节水灌溉也是我市循环农业的重要部分。在下冶乡北吴村节水灌溉工程区,北吴村党支部书记高恒敏介绍,节水灌溉工程不仅改善了农民望天收的窘况,而且让农民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大大提升,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在平原灌区采用低压管道输水对现有工程进行节水改造,在蔬菜大棚区采用滴灌措施发展节水灌溉,在自流灌区采用防渗渠道对现有工程进行节水改造,在山岭区利用现有供水工程发展林果小管出流工程和管道输水。全市的节水灌溉面积已达9万亩,与传统粗放型灌溉相比,年总节水量达500万立方米,年可增加粮食产量120万公斤、增加果品产量110万公斤。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