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财经 » 财经动态 » 正文

新奥:勾勒清洁能源产业新蓝图

日期:2012-08-29    来源:文史参考  作者:文史参考

国际新能源网

2012
08/29
13:2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奥 清洁能源

    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下班前,你用电脑或手机“遥控”家里的能源控制系统,烤箱的自动加热器打开开始烘烤食物;空调将室内自动调节至适宜的温度,冷风/热风的来源可能是抽取自地下的冷或热的能源;等你回到家,走廊、客厅和卧室的灯随着你的走动顺次打开和关闭;屋顶和窗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已经吸足了太阳光,并转换成电力储存在电池内,由于自己用不完这些电,于是你将多余的电力“上传”到整个小区的电网中,由小区的泛能能效平台进行系统智能分配;接着,你去浴室舒服地泡了个澡,热水的加温可能由附近工厂的余热转换提供……

    如此近乎于科幻小说里的场景,即将在今年年底建成的新奥能源生态城上演。建成后的生态城占地600多亩,包含太阳能、生物质能、清洁煤、生物燃气、地源热泵等多种能源,并能通过“泛能网”的智能控制平台,使园区内整体能效提升20%,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率达到70%,中水回收利用率在95%以上,建筑节能85%以上,碳排放量减少60%。这样前端的清洁能源技术,均出自以生产清洁能源为核心业务的新奥集团。

    按照新奥集团创始人王玉锁的说法:“智能电网是片面的,只解决了电的问题。能源远不止电的问题。”泛能网则以气体能源为主导,支持各种能源形式自由接入,将智能电网和多品类的分布式供能系统有机融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实现供需一体化。

    如果未来泛能网技术得以实现,你家每月缴费的账单将不再以多少度电、多少吨水、多少立方天然气为单位。至于以什么为单位?那得看泛能网技术的研发者新奥集团如何定义了。

    从卖液化气罐起家

    在能源企业里,新奥集团是个传奇的存在。王玉锁最早涉足能源领域时,只是个骑着自行车卖煤气罐的小青年。1992年新奥成立后,通过城市燃气分销迅速站稳了脚跟,并成功于香港上市;如今的新奥又变身为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甚至开始向美国等西方国家输出技术。

    以民营企业的身份挤进能源这一垄断领域,新奥引来过不少关于“政商关系”的质疑声。而能占据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制高点,显然不是仅仅做做政府公关就能取得的成就。“历次战略调整都准确地把握了宏观经济的走势,并正确预见了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这是王玉锁对新奥二十多年来成功完成几次大跨越的经验总结。

    王玉锁1964年生于河北省廊坊市胜芳古镇。二十多岁时,还是个三次高考落榜的失意青年,做过生意,做过塑料厂的业务员,可都没有赚到什么钱。

    1986年,王玉锁又做砸一笔生意,负债两万元。走投无路之下,他想起朋友说过,国家已经允许个人经营液化气生意了,也很能赚钱。于是,他通过任丘一个有门路的朋友,拿了一套液化气灶具和钢瓶设备拉回胜芳,往姐姐开的小卖铺一放,贴了个告示:“预交240元,提供一套灶具和十罐气。”

    在那个年代,做饭能用上液化气一般是要靠门路的。告示一贴出来,顾客蜂拥而至,三天就登记了二十四、五套。王玉锁便一口气买回来四十五套煤气罐,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净赚了一千多。王玉锁索性成立了液化气站,专心做起这个生意。

    当时,国家对液化气开始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浮动”价格双轨制,留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几年时间里,王玉锁就攒下了创富的“第一桶金”。

    西气东输,版图扩张至全国

    1989年,王玉锁把生意从胜芳移到了廊坊。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去拉气,沿路都能看到廊坊周边的油田有不少的石油伴生气放空燃烧。王玉锁想:“把这些白白烧掉的天然气输送到老百姓家里,不是比烧煤气罐还方便吗?要是能够把天然气给我,那我的生意就可以做的更大了。”

    等到南巡的春风一吹,机会真的就来了。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促使天然气下游的行业政策开始松动,年底,王玉锁听到一个好消息:华北油田有一些零散的气井已经能够跟私营企业合作。王玉锁决定与附近的华北油田采油四厂合作,投资建设经营天然气管网,给新建的廊坊经济开发区供应天然气。

    虽然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早在1988年就被写进了宪法,但王玉锁的举动还是引起当地一片哗然:“民营企业怎么能干这样的事情?这怎么能行?”

    为了早日获得华北油田的审批通过,王玉锁追到主管采油四厂的蔡局长在廊坊开会下榻的宾馆,从下午四点一直等到晚上十一点多,终于进了蔡局长的房间。

    在一些开明领导的支持下,新成立的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总算拿到了项目。但是一不留神,某些领导一句“不行”,埋下去的管子就被挖出来,有时沟已经挖好了,却一个半月不准下管道,这种情况数不胜数。

    在政策“变脸”的风险中,新奥用了120天将三口零散的气井集中起来,用管道输送到廊坊开发区。1993年8月6日,廊坊开发区天然气点火成功。有开发区做“试验田”,1994年,新奥把管道输送燃气项目扩大到廊坊市区,廊坊从此告别烧煤球、背煤气罐的时代,成为河北省第一个用上管道天然气的城市。新奥则从此一头扎进国企垄断的燃气行业里,成为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浪潮中第一个“吃螃蟹”的民营企业。

    2000年开始的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又给新奥带来扩张运营版图的好机会。工程尚在酝酿阶段时,王玉锁就看出,新奥运营版图壮大的前提是气源,而西气东输是最好的气源。1999年,新奥先后在辽宁省葫芦岛和山东聊城注册燃气分公司,利用附近的气源占据两座城市,积累外埠运营经验。“西气东输”一正式开跑,新奥的燃气分公司很快就以惊人的速度在山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落地生根。

    2001年,新奥燃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次年6月转为主板。这为新奥加速扩张提供了充足资金,新奥就此走上坦途,拿下了一百多个城市的燃气经营权,成了中国拥有覆盖用户人口最多的能源分销企业,到2003年,新奥的总资产飙升至近70亿元。

    “30年后,新奥干什么?”

    王玉锁有一个简单的逻辑判断:“我是扛煤气罐出身的,但如果新奥不及时转型,单靠扛煤气罐,新奥是扛不大的。”

    2004年的时候,新奥的燃气业务正蒸蒸日上,王玉锁却看到了危机:燃气作为公共事业,它的进入门槛较低,行业内的产品与服务趋于同质化,没有自有技术和差异化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未来发展将受到很大限制;同时这个市场内的竞争对手增多,攻城略地的空间也在缩小;而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所以企业必须在战略上进行升级。

    王玉锁开始思考进入煤化工产业,改变做燃气分销的经营思路,向上游的能源开发和加工推进,在煤基清洁能源技术创新方面寻求突破。

    没想到,这在新奥遭到一片质疑和反对。甚至还有员工寄来匿名信,名字叫《停止新奥的自杀行为》,说如果真的通过了这个决策,新奥离分崩离析就不远了,希望能够悬崖勒马,停止新奥的“自杀式”行为。

    虽然这封信写得很激烈很刺耳,但是王玉锁还是把它转给了新奥的每一个决策者,并在公司一年一度的民主生活会上展开了讨论。

    讨论会上,面对“新奥优势在于燃气,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加快项目拓展”的占有压倒性优势的看法,王玉锁提了三个问题:“随时可能受到资源制约的新奥,10年后,卖什么?处于公用事业领域,没有自主品牌,20年以后,我们是什么?经营权合同只有30年,30年后,新奥干什么?”

    充满忧患的“三问”让大家都没话说了,吃完晚饭就散了。第二天,大家举手表决,勉强通过了进军煤化工产业的方案,新奥的二次创业开始了。

    半路截才,求贤若渴搞研发

    王玉锁主导了新奥集团的市场开拓方向,但“海归”博士甘中学才是推动新奥技术创新的领军人物。王玉锁很早就开始注意招揽人才,2003年酝酿新奥转型时,他听说了美国ABB公司首席科学家甘中学博士回国的消息。

    原本,甘中学有意先去秦皇岛的一家企业考察。王玉锁派出集团总裁,从半路上把甘中学接到廊坊“吃饭”,理由就是“你从石家庄到秦皇岛要从廊坊经过,到廊坊就吃顿午饭,吃了就走。”甘中学当时没有想到,这饭一吃,就走不了了。王玉锁不停地对甘中学畅谈创业报国,他说:“甘博士,你把技术贡献出来,我给你舞台搞研发,投资1个亿,5年不问你要回报。”这让甘中学感动。经过实地考察,甘中学和团队决定留在新奥。这也构成了新奥最初的核心技术团队。

    甘中学的加入,一下子为新奥集团引入了八位海归博士,接下来几年又引进数十位高层次人才,形成了一支高端的技术研发团队,并专门成立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攻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

    在引进与培育双管齐下的人才培养机制下,新奥拥有了专业技术人员近300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20人、博士60多人、国家千人计划6人、科技部特聘专家3人、硕士600余人。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工程放大完整的研发梯队,在“煤气化工艺”、“微藻生物吸碳”、“太阳能光伏利用”等领域申请300多项专利,成为新奥自主创新构建清洁能源大厦的坚强基石。

    被股票分析师和朱棣文同时看重

    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陷入了能源困局,年底《节约能源法修订案》出台,节约资源成为了基本国策。这一年,新奥提出了系统能效的技术体系,并开始了向“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战略升级。

    这次升级必要性和正确性的最好证明,来自瑞银证券亚洲有限公司的分析师鲍广恩。在金融危机挥之不去的2009年,他做出了对“新奥燃气”的“买入”判断,这一判断正源于中国政府对清洁能源利用的高度重视。鲍广恩后来被《金融时报》评为亚洲最佳选股人,而“发展清洁能源”也成为新奥发展战略中对国策的又一次成功响应。

    同样在2009年,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来中国访问。7月17日,三日访华行程的最后一天,这位61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冒雨来到廊坊,点名要看看新奥,这也是他此行中唯一访问的中国企业。

    朱棣文看到的,是在当时非常超前的技术:地下无人,将处于地下的煤层注入气化剂,实现可控气化,生成可直接民用或工业发电的低成本合成气 。

    中国科幻界的领军人物刘慈欣写过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地火》,文中主人公为了改善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想出把煤炭在地下气化的主意,但不幸烧着了整个煤田的煤层,酿成了巨大的悲剧。这篇小说发表于2000年。而就在朱棣文来访的2009年,新奥集团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的示范基地成功实现了煤炭地下气化燃烧发电。

    在参观微藻生物能源技术时朱棣文看到,一条条透明管道中,一种浅绿色液体“吃”进去的是二氧化碳,“吐”出来的竟然是生物柴油。朱棣文大感兴趣,参观时间从原定的1个半小时,再延长1个小时。

    此后,新奥在美国能源界逐渐为人所知,国际科技合作之路越走越宽。2011年初,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在美国揭牌,新奥集团作为中方核心成员之一,与清华大学、神华集团共同参与中美两国能源前沿技术及学术实践项目的研究。

    新奥式“中国创造”:技术输出

    “中国制造”长久以来陷于“廉价劳动力”的尴尬境地,然而2009年10月,新奥集团一举颠覆了这一“老传统”——新奥与美国杜克能源公司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北美光伏市场,为北美光伏电站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实现了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系统集成技术出口海外市场。

    两个公司从光伏的技术合作项目开始,过渡到能源生态城的产业合作。2011年1月,胡锦涛访美期间,新奥集团和杜克能源公司基又于新奥的系统能效理论和泛能网“技术输出”,签署了合作协议。

    在两国高层互访的良好政治氛围下,新奥抓住时机在美国不断结交盟友、扩大合作版图。2012年2月,习近平应邀访美。王玉锁作为中国企业家代表同行,并在中美经贸合作论坛上,宣布以“资金加技术”投资50亿美元建设美国内华达州清洁能源生态中心。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在美国进行10年规划,准备建设1400兆瓦的太阳能电站,一个300兆瓦的现代化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厂。同时,建设一个应用“泛能网”技术的生态社区。让内华达像拉斯维加斯一样,成为生态旅游胜地。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座集绿色电力、绿色制造、科技创新示范等为一体的智能生态新城将拔地而起……”这个中国企业的“美国梦”,正照进内华达的大地。

    截至2011年底,新奥集团总资产超过400亿元,全年销售收入已超过300亿元,利润超过30亿元。从一无所有到今天的领先于业界,同行们这样评价王玉锁:“王玉锁是属于智慧型的富翁,关键的不是他能敏锐地察觉市场需要什么,他不仅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他非常清楚自己不能做什么。”

    新奥的清洁能源创新发展之路还在继续,我们期待它下一个幻想照进现实的奇迹。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