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太阳能要闻 » 光伏动态 » 正文

光伏回头谋路难规划装机容量仍难消化现有产能

日期:2012-09-13    来源:和讯网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新能源网

2012
09/13
09:1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光伏 装机容量

  在国外遭遇反倾销的光伏行业,急需回头寻找国内市场来疗伤。

  昨日(9月12日),国家能源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通知,正式印发《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指出,到2015年底,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GW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0亿千瓦时。

  “这对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尤其是龙头企业,是一个政策利好。”保利协鑫旗下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但是21GW的规模也太小了。”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已经达到35GW.

  《规划》指出,到2020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GW.这被视为是提振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一个举措。“国际市场的形势不太好,国内企业面临的压力特别大。”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办公室副主任赵刚近日告诉本报记者。

  生存威胁

  自去年年底以来,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濒临倒闭以及国际贸易争端加剧等一系列硬伤,重创了风光多年的中国光伏企业,并使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实际上,眼下中国光伏已经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容身之地。

  发展10年来,中国的光伏企业几乎把九成以上的产品远销到了欧美国家,因为这些政府为太阳能发电企业提供慷慨的补贴,但这样的补贴却随着欧债危机等问题而走到尽头。

  中国光伏企业所增加的产能已大大超过了欧洲市场的承受力。2011年7月,以太阳能发电著称的德国将太阳能的上网电价补贴减少15%,而法国、西班牙、捷克和其他欧洲国家也在减少对太阳能电力行业的支持。

  现在,这些光伏企业不得不寻求国内市场以走出泥潭。记者从国家能源局官方网站了解到,8月16日,中国诸多光伏巨头一起参加了由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的一次光伏产业发展座谈会,并侧重讨论了扩大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和应对光伏制造企业经营困难的途径和对策,试图寻求光伏走出泥潭之路。

  与会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在会上说,受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市场环境形势严峻,骨干企业也面临着生存威胁。

  两个月前,美国投资机构MaximGroup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的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国内整个光伏产业已接近破产边缘,其中赛维和尚德破产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多晶硅价格已经从30.5美元/公斤下降至23.6美元/公斤,降幅达22.6%,各光伏企业毛利率急速下滑。

  “2010年光伏行业的毛利率在30%左右,而2011年连10%都不到,今年的情况更糟糕。”中国太阳能学会秘书长孟宪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只有当毛利率维持在10%甚至更高一些时,企业才可能有盈利,否则净利润将是亏损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近期在下降,阿特斯、英利绿色能源及天合光能等三家公司都出现了800万美元、约3000万美元、2200万至2300万美元的外汇损失,预计第二季度公司财务将受到汇率变动不利影响,从而影响上半年利润。

  体制障碍

  尽管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界上电池产量的巨无霸,但其发电的装机规模之少几乎与之形成了南辕北辙的对比。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对160多家企业进行的产能统计显示,其产能已经达到了35GW,超过了全世界的总装机量。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光伏总装机容量却不到4GW.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占到全球的80%,但光伏装机量只占到全球的8%.

  就像风电此前在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一样,由于种种原因,光伏一直被一种近乎嘲笑的语气指责为“没有装机容量,更没有发电量”的新能源,而使之处于尴尬的境地。

  “规划再好还是规划,”尚德副总裁刘志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如果电网没有对光伏电站发出来的电进行消纳,建再多的光伏电站有什么用?”

  目前,尚德已经在西藏等西部地区投资兴建了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但刘志波对目前电力体制能否理顺上的问题,持悲观态度。

  “这涉及到两个问题,电网的接入技术还是一个瓶颈。现在也在做各种实验,这方面的问题估计不大。”赵刚向本报解释,“第二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国家电网公司如何跟(光伏)发电企业进行对接,怎么消纳这些发电量,这是比较大的问题,是体制上的问题,需要国家的力量来协调。

  上述受访者纷纷表示,目前中国大型光伏电站建设和分布式光伏系统应用都还存在诸多问题,西部地区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困难,消纳光伏发电电量的市场空间有限。分布式利用作为光伏发电发展的主要方向,现行的电力体制和价格机制与之尚不适应,巨大的市场空间难以释放。

  刘志波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要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是属于市场规律的客观要求,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促其发展,还需要电价补贴、银行贷款等相关扶持政策的完善。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