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中国新能源要闻 » 正文

"妈妈环保"角逐全球绿色大奖 我环保项目首入选

日期:2006-06-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殷新宇

国际新能源网

2006
06/15
07:0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quot;妈妈环保quot;

从英国传来消息,“陕西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6月15日将在伦敦参加第六届“艾希顿奖”的最终角逐。这是中国的环保项目首次入选这一全球绿色能源奖。

  对于大奖的深刻内涵,陕西省大荔县的农家妇女们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描述起使用沼气带来的好处,她们的脸上挂满了笑意:“开关一打,又没有烟,也没有煤气味;做起饭来快得很,以前在灶房里要做俩钟头,现在最多一个钟头饭就做好了。”

  农妇们的微笑,正是“陕西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入围“艾希顿奖”的理由:协会以其“农家生物沼气替代传统烹饪能源”项目成功入选。该项目通过分解农家人畜的粪便产生沼气,以此作为烹调和照明能源,替代农户燃烧木柴和煤。 

  保护环境也是保护妇女

  “妈妈环保”的发起缘由  

  当得知入选“艾希顿奖”,即将前往英国的陕西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王明英稍感意外:“在我想象中,国外奖很难得,而且好像评审很严。今年4月,评委来考察,走访了4个村子,都是实地跑到农户家里。”

  突然而至的荣誉让王明英想起了过去。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与环保人士交流让她深受震动:“原来妇女贫困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如此密切。陕西水土流失、生态破坏严重,保护环境其实也是保护我们妇女自身啊。”

  1997年,王明英与陕西省妇联的同事们发起了以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促进家庭和生态环境和谐相处为目标的“妈妈环保”活动。“妈妈在家里的作用极为特殊而重要,有了环保观念,将推动家庭成为社会环保的细胞”,王明英解释“妈妈环保”的由来。 

  自古以来没有的事

  沼气让1300户农民受益  

  靠着两千多元启动资金,1999年,“妈妈环保”在延安的曹家沟村开始建第一口沼气池。资金筹措难,但更难的是农民的不信任:“臭粪怎么能变成宝,还能点灯做饭,这可是自古以来没有的事啊。”

  为了让农民接受这一新鲜事,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开始对农村妇女进行相关的环保培训。接受了培训的妈妈们再向家人和亲友介绍。几年来,已有105个村庄的8015名农村妇女接受了培训,近1300户农民从“猪圈—厕所—沼气—果树”的生态农业模式中受益。

  曹家沟村的农妇谢润玲,结婚10多年,连一件回娘家穿的新衣服都买不起。在项目扶持下,当年她家养猪20多头,出售13头,收入8000多元,不仅买了新衣服,还偿还了拖欠多年的外债。曹家沟村全村也变了模样:大棚养猪数量翻了几十倍,经济收入提高;新栽的林木郁郁葱葱,一改荒山秃岭的贫瘠景象。据王明英介绍,使用沼气每个农户平均增收3000元到5000元,很多村子都像曹家沟村一样条件好了起来。    

  为听培训夜走山路

  妇女成农村生态建设主力

  妇女是名副其实的农村生态建设主力军。正是认准了这一点,“妈妈环保”从培训对象到技术操作主体都是妇女,这一过程中妇女的能力和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沈家河村位于秦岭山区,村民们住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下山往返一趟得走20公里。这个村的郝凤莲,丈夫常年外出打工,她一人在家务农,还要照料两个上学的女儿,常常为上山砍柴和下山拉煤发愁。在“妈妈环保”帮助下,她家建了村里的第一个沼气灶。郝凤莲再也不用砍柴拉煤了。后来,“妈妈环保”在县里举办沼气生态农业模式培训时,郝凤莲带着十几个村民,其中包括她60多岁的母亲,走了一夜的山路,赶来参加第二天早上的培训。在她的带动下,本村和邻村建起了不少沼气灶,平均每户每年少砍了3000斤左右“柴禾”。

  项目实施带给妇女的变化让人欣喜,但“项目设计和决策方面,还是以男性为中心”,这让王明英感到有些遗憾。她表示,使妇女真正成为农村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也将是“妈妈环保”努力的方向。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