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新能源热点聚焦 » 正文

金融底牌——世界新能源格局下的必然选择

日期:2008-07-01    来源:中国金融网  作者:尤今

国际新能源网

2008
07/01
10:4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世界 新能源

  【本文摘要】 首届世界石油金融大会主席、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表示,能源问题不仅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价格的不断高涨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迫使全世界都将目光聚集在新能源开发上。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能源资源、能源安全和能源环境战略的需要。

  记者于近日获悉,由中国金融网、亚洲金融研究院、中国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世界能源金融大会将于2008年11月1日至5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届时,世界能源金融领域的权威人士将齐聚一堂,共同围绕大会的中心议题——“全球能源开发与金融合作”,深入探讨世界能源金融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及热点问题。

  首届世界石油金融大会主席、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表示,能源问题不仅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价格的不断高涨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迫使全世界都将目光聚集在新能源开发上。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能源资源、能源安全和能源环境战略的需要。

  “后石油时代”终将到来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为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能源问题是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课题,也是中美两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目前,石油、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中约占87.7%,其中,石油占37.3%、煤炭占26.5%、天然气占23.9%。世界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增长很快,但仍保持较低的比例,约为12.3%。

  世界经济发展充分表明,能源的增长速度与国民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呈正相关。上世纪的100年间,世界上15%的人口完成了工业化,使得石油消耗量急剧增加,从世纪初的2400多万吨飚升到30亿吨。在新世纪,将有85%的人口进入工业化,能源消耗量必定进一步增大。

  根据世界能源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虽然世界能源储量仍在继续增加,但是地球上的能源毕竟是有限的,而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费则是逐渐增长的。以目前的消费速度,不需100年,世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终将枯竭。

  “人类将主动实现‘后石油时代’的能源转换。”中国能源专家徐锭明称,“中国替代能源发展方向是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代替稀缺能源,逐步提高替代能源在能源中的作用。”

  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社会,既要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能以牺牲后人的生存资源为代价。因此,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多地使用可再生的新能源替代含碳量高的矿物燃料,坚持走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能源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虽然短期内新能源对于有效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能源紧缺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并不会带来太大贡献,”中科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李俊峰表示,“但从长远来看,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以逐步使全球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发展相互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高油价推进能源多元化进程

  新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等。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

  目前,世界各国都将新能源开发提上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美国、巴西、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都大幅度增加对新能源的研发投入,并提出了中长期发展的具体目标。

  在经过30年寻找石油替代品之后,目前的高油价对欧洲很难产生巨大冲击,相反却被很多人当作是加速发展风能、太阳能和其他可替代能源的“动力”。

  “欧洲过去谈论高油价还只是个假设,现在则已变成现实。”德国风能联合会主席彼得说,“欧洲在这一‘假设’的前提下就已开始推进能源多元化进程。”

  针对能源短缺问题,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而推进能源多元化已经日益成为全球能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比2005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这为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性能源10%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上世纪70年代初遭受石油危机打击后,美国大力调整能源政策,其替代能源战略主要是大力发展核能和风能,预计到2020年核能和风能发电将占到美国全国总发电量的36%。

  在世界发达国家中,日本把各类能源变换为电力的比率是最高的,其中核电发电量占发电总量近40%。同时,日本还积极开展了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氢能、超导能、潮汐、波浪、地热、垃圾等新能源的研究和实验。

  而欧洲国家也一直在设法消除高油价对欧洲经济复苏带来的消极影响。德国、法国、丹麦、意大利、爱尔兰、挪威签署了一份旨在扩大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它们将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市场化、降低可再生能源价格等领域进行更紧密的合作。

  新技术成果在能源工业迅速推广应用,使整个能源工业正在由低技术向高技术过渡;能源产品正在向洁净化、精细化、高质量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能源开发利用的模式面临着历史性变革。

[page_break]

      金融杠杆“撬起”新能源未来

  6月18日,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而此次对话的主题关键词是两个:金融和能源。由此可窥见能源发展与金融合作的一脉相承。

  能源产业是资本高度密集型产业,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往往与金融政策的支持以及金融资源的配置密切相关。

  虽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未来,然而新能源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现实困难。最突出的问题是新能源的技术应用初期投入资金较高。

  从国内来看,随着《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我国的能源产业发展已进入新的战略转型期,能源产业的技术升级将主要靠大量的资本投入来支撑,能源金融也必将随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银行信贷资金是能源建设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据统计,“十五”末,中国能源行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达到13496亿元,约占全部能源行业总负债的45%。

  近年来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每年达300亿美元以上。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都从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在国家能源战略层面上制订了新能源发展的路线图,并不断加大对新能源研发的投入。

  欧盟在2003年制订发布了《欧盟氢能路线图》,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入20亿欧元,用于氢能、燃料电池的研发。而对新能源开发从不落后的日本,从1993年起就开始实施“世界能源网络”计划,近5年来日本产业经济省平均每年投入约2.7亿美元用于相关项目的研究。

  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吸引社会资金的竞相投入。自2000年以来,雪佛龙公司(Chevron)在可再生能源研发方面投入超过15亿美元;英国石油公司(BP)在2006年后10年内将投资5亿美元创建生物科学能源研发中心;杜邦公司与BP公司组建联盟,开发生产新一代生物燃料。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将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表示,“正因为新能源产业具有巨大的辐射作用,国家出台了包括《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向新能源。”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