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光伏系统工程 » 电站EPC » 正文

太空建电站理论可行 实践却存瓶颈

日期:2015-04-16    来源:中国科学报

国际新能源网

2015
04/16
08:3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太空太阳能电站 太阳能发电 光伏应用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为有效消除化石能源燃烧引起的雾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彻底解决能源危机,有航天专家提议,中国应在距离地面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建造太阳能电站。

疑问:在太空建造太阳能电站的计划是否可行?能否真的有助于解决能源危机?

解答:

太空太阳能电站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吸收阳光,然后以微波的形式把太阳能传送到地面,地面的微波接收机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早在上世纪60年代,这种设想就已被提出。

“在太空,光照强度很高,而且太阳能电池板不需要清洗,发电效率比较高。现在,有人把这个概念重新提出来,主要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化石能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修建太空太阳能电站的初衷是好的,而且理论上似乎可行,但从当前技术发展的现状看,存在的瓶颈仍不容忽视。

“太阳能电站需要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板如何展开、能量如何传输都可能存在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院长、航天飞行器技术系主任黄海表示。此外,电池板的柔性、变形及其大小、拼装、重量等很多方面也需要考虑。这些将导致太空太阳能电站的建造成本非常高。

对于在太空轨道运行的太阳能电站而言,姿态控制十分重要。“姿态控制是指太阳能电站的帆板为垂直对准太阳光,并且需要根据光照改变帆板的朝向。”黄海称,因为帆板面积很大,控制帆板的朝向有一定难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董云峰则认为,能量传输是建造太空太阳能电站的核心问题。“现在能量传输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无论是激光传输,还是微波传输,能量传输的距离都很有限,且传输效率不高。这方面还没有得到突破。”

董云峰告诉记者,能量传输是一个系统概念,由传输距离、传输效率以及传输设备的重量等构成一个系统,而当前系统技术尚不成熟。“目前,还未有技术证明在这么远的距离仍能保证很高的传输效率。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