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发布消息称,去年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稳居全球第一。有媒体报道,国家和地方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简直可以用巨额来形容。据估算,政府投入的补贴至少300亿元。
政策红利促发新能源车生产在去年拿了全球第一,这个全球第一是否开启了新能源交通的光明前景呢?解读数据,代表大众消费市场的乘用车则动静不大。如去年申报新能源车型公告目录的160家企业中,专用车企业达到99家、客车企业达到77家,而乘用车仅有24家。长期以来车市结构中,乘用车和商用车年度产销比例是在8:2左右,去年全国销售的18万辆新能源汽车是商用车,多为“政府订单”。这也就意味着政府是新能源车的主要消费者。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原意是提速新能源车发展,显然代表大众消费市场的乘用车销售提速,才算是真正达到我国节能减排的最终目标。全球第一的殊荣除政策补贴和政府订单之外,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绩并不乐观。
躺在政策补贴之上的新能源汽车,更像是一场自娱自乐的盛宴,各地政府不断出台鼓励政策和补贴优惠,但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电池安全和充电桩以及基础用电设施,依旧是难以攻克的难题。
据媒体报道,201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在6万辆左右,但作为其基础配套设施,上半年累计建成充电桩仅为2.5万个左右。按照《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规定,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不低于1∶1。以这一标准来看,在“全球第一”的去年,充电桩数量的制约,只会让这些新能源汽车犹如沙漠之舟。
政府虽然在充电桩设施和新能源汽车用电上有优惠政策,如2014年7月下旬,发改委下发《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2014年5月底,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向社会资本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和电动汽车充换电桩设施两个市场;但是现实情况是,动力电池及充电等关键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同技术方案对应的充电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地方政府在认识上的不统一增加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难度,如充电基础设施设备接口、通信协议等技术标准未严格执行,造成不同品牌的电动汽车与不同厂商的充电基础设施不兼容,充电便利性大大下降。
新能源汽车一方面是生产全球第一,另一方面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建筑物及配电网改造、居住地安装条件、投资运营模式等方面,利益主体多,推进难度大。虽然我国已经出台《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但地方政府要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除了生产方面的政策补贴之外,建设充电设施的工作才是重中之重。新能源汽车发展任重道远,不看全球第一,看看身边朋友几个在开新能源汽车的,怪见梅梢未暖,情知柳服犹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