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中国新能源要闻 » 正文

一个你所不知道“节约型”香港

日期:2017-05-24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国际新能源网

2017
05/24
10:3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太阳能玻璃 光伏板

   香港作为繁华、挤迫的大都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的途径是:节能减废,拥抱绿色生活。香港的环境保育一直做得非常出色,而绿色生活则是在近20年才蔚为风尚,走进千家万户。
 
  特区政府大力倡导环境保护,一年投入经费几十亿,公益机构带头行动,民间各显神通,资源再生、低碳生活、有机食品、垂直绿化、天台花园……成为流行热词。更多的人在实践“绿活”理念,平日的衣食住行讲求节能减废。“绿活”如同一颗星星,渐渐苏醒,亮了!
 
  绿在区区,“惜物减废”全城行动
 
  记者在港居住的宿舍,月度电费单如时钟一样准时寄到,上面印着提示:您用的每度电,二氧化碳排放量是0.78千克。
 
  香港住宅用电采取分段计价,每户每月最初150度,每度只需0.688港元,之后从151度至300度,每度0.827港元,由此递增,1001度至1500度,每度达1.488港元,是初始电价的两倍多。如果每户每月不超过100度,电费九五折优惠。
 
  为了节能减废,这个城市的“持份者”都付出了努力。官方民间,都在尝试新鲜的绿色生活方式。
 
  回归以来特区政府建筑物的用电量,已大幅减少,2015年施政报告进一步提出,5年内再减5%。
 
  2013年9月特区政府承诺,在公务宴请中采用环保菜单,剔除鱼翅、蓝鳍吞拿鱼及发菜,之后不少公私营机构也跟进,宴请已经很少上鱼翅了。
 
  2015年4月1日,香港全面推行塑料袋收费计划,覆盖全港逾十万个零售点,市民购物索取塑料袋,每个最少要付五角钱。对违法的商家,最高可罚款2000港元甚至被检控。
 
  处理垃圾废物,是城市治理的关键。据香港环境局资料,2015年全港共回收近203万吨的城市固体废物,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循环再造。垃圾堆填区也尽量做到废物利用,开发沼气发电,用于民生项目。香港特区正在进行立法,将按照“污者自付”原则,对垃圾按户按袋,或按重量收费。
 
  香港环境局制定的《资源循环蓝图2013-2022》提出,全港市民必须合力实践“惜物、减废”的环保新文化。政府的目标是,2022前把城市的人均固体废物弃置量减少四成。
 
  此事政府无法包办,于是推展“绿在区区”计划,逐步在全港18区设点,资助非牟利机构来运营,响应、参与的机构一下子就多了。
 
  “绿在东区”就是其中之一。政府经公开招标后,交保良局运营,它的主要功能是推行环保教育,发展环保义工;提供回收车辆,到各社区收集可回收的物料,进行循环再造。
 
  周六,王太太带着子女参加“绿在观塘”工作坊,学习“化废为宝”。王太家住附近,有一天经过工作坊,留意到站内的教育活动,就决定带子女参加,学习利用厨余制作唇膏。孩子们兴趣很浓,家长们顺便带来有用物品作回收。
 
  位于天水围的“绿在元朗”刚开办不久,聘用4名智障人士到住宅楼回收玻璃瓶、电器等。又设立“绿。续小店”,市民或拿来物品回收,或在站内做义工,参与者可累积分数,换领日用品。
 
  香港政务司司长张建宗5月1日表示,堆填区的厨余弃置量,2015年比上一年每天减少258吨,“惜食文化”渐见成效!
 
  点点滴滴,“绿活”从小事情做起
 
  香港环境局为宣导绿色生活而发布的指引,没有大话口号,也没有论述,而是从生活细节提醒市民。
 
  例如购物,先要有计划,想想你真的需要它们吗?减少购买纸巾,改为手帕等循环使用,婴儿用品应少买即用即弃的尿布。洗衣服时,应储存足够的衣物才开洗衣机。饮食方面,用餐避免过度点菜,尽量购买时令和本地食材,减少过多包装、长途运输所造成的能耗。居家时,经常用电风扇代替冷气机。
 
  还有,提倡多走路上班,尽量不购买私家车。避免到海外出差,改用视讯会议以减少飞行引致的碳足迹……看来,绿色生活无处不在,人人做得到,甚至只是举手之劳。多宣传推介,作用很明显。
 
  例如在学校饭堂,每当校方认真推广惜食节约,厨余的数量都会明显下降。一项调查显示,香港学生的环保习惯在养成,9成学生会自备购物袋,超过6成学生每天沐浴时间在10分钟内,达到水务署倡导的“齐来省水十公升”要求。
 
  生活中,人们吃有机食品、穿天然材质棉麻衣物、利用二手家用品、步行成为新风尚。专卖店、有机超市也适时发展起来。有的绿色生活专门店不仅卖货,还为都市居民提供绿色生活解决方案,例如用火山石祛除异味,用天然杉木珠给衣柜驱虫,用医学共振音乐来缓解失眠、头痛。
 
  源头减废,香港高校走到前面。港大率先向塑料瓶装水说不,校园内的餐厅、超市和饮品售卖机,即将停售一公升以下的塑料瓶装水。
 
  某高校要开一个200人的国际会议,开会,通常总要有一瓶水放在桌面吧,但这习惯正被有心人士视为陋习。他们指出,上午发一瓶、下午发一瓶,3天就是1200瓶!通过努力,主办单位同意不向参会者提供塑料瓶装水,改为提醒宾客自备水杯,同时在校园内安装更多饮水机。
 
  香港酒店每年把逾200万块小香皂送往堆填区。有鉴于此,一位大学老师创办了名为“再皂福”的团体,回收香皂,再造后供给亚洲落后地区的贫民,很受欢迎。“再皂福”其实是一门课,由选修的学生参与运营,并招揽义工。香港几十家酒店参与其中,2016年共回收16200公斤的香皂。一些外佣也在休息日去做皂,把获赠的香皂寄回家乡。
 
  湾仔的圣雅各福群会,利用马会资助开办了全港首家升级再造中心,600多平方米的空间,布满回收物料和再造物品。中心为年轻设计师提供8间工作室,研发新产品,交给康复人士制作生产。该会陈宥在经理向记者介绍一件件物品的精妙,工作室的门是用超市的鸡蛋托改造而成的。牛仔布料做成手机套和钱包。有设计师把塑料桶升级再造成夜光喇叭,曾在德国柏林参展并获得订单,陈小姐把自己的手机连接上,美妙的音乐立即飘响在大厅。而回收自行车轱辘上的钢条,被做成八音齐全的乐器。用木质红酒盒做成的广告指示牌、奖座等会展用品,订单很多。

 
绿建筑
 
  音箱、手机套、奖座等,全部是圣雅各福群会升级再造中心用回收物做的。连天摄香港推动“绿活”,近年用上了新媒体手段,上网随时可打开“绿色生活指南”等网页。为了方便回收废品,环境局开发一个名叫“咪嘥嘢”的手机应用程序,以地图形式展示全港逾7000个回收点的信息,供市民查阅。“绿活地图”则是一个开放式、人人皆可参与制作和使用的网上协作平台,它以地图作接口,呈现全港各区的绿色生活信息,包括地点、活动和故事,方便人们搜寻、分享、运用。
 
  凉风习习:绿色建筑可以这样盖

  人口高密度地区的建筑,最好是“绿建筑”。
 
  香港公开大学的垂直绿化外墙,高达73米。公开大学供图香港建筑界创立一套环保建筑指针和评估系统——“绿建环评”,2009年以来全港已有200多栋建筑物获得认证,最高评价为“铂金级”。公开大学银禧学院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何文田,楼高12层,其最佳“绿点”是一面高73米的外墙,是全港最高的“垂直绿化”植物幕墙。大楼有10层使用太阳能玻璃幕墙,并安装风力发电风车,加强通风效果。
 
  零碳天地位于九龙湾密集楼宇内,采用80多项绿色建筑技术。资料照片位于九龙湾的“零碳天地”,致力恢复地区的生态价值,用上了80多项绿色建筑技术,例如采用太阳能光伏板发电,并用导光管把阳光引入室内,冷气出风口设在地板,配合大吊扇增强通风。该项目九成占地是公众休憩绿化区,包括都市原生林,另设展览厅、活动场地、绿色办公室,其家居展示厅里,展示着90多项节能装置。
 
绿色建筑
 
  经历2003年非典的惨痛教训之后,香港在建设新的物业时更加重视吸收新思维。太古地产在鲗鱼涌建造有400多套房的住宅逸桦园,打破了本地传统住宅的惯用设计,改为采用开放形态的扩大式井道,水管和风管不再藏入狭小的缝隙中,“凹道”采光井上口开放,使日照成为可能,且便于通风。加宽的走廊、空中花园、矮墙花园等设计,也提升了品质。
 
  2006年落成的香港湿地公园,主馆约一万平方米,楼高两层,隐藏于草坡下,从入口广场看去,就像一座突起的翠绿山丘,室内则利用天窗采光,大量采用木制的百叶装置,既遮荫又减噪音,整座湿地公园还安装了香港首个“地热冷却系统”,节省能源并避免废热能排入大气。
 
  香港“绿色生活达人”周兆祥博士,30多年前就开始倡导绿色简约生活,当时社会上仍缺乏“绿色醒觉”,较少人认同环境保育多么急切。周博士曾说,现代人往往追求物质满足或心理需求,例如巨型电视屏幕、跑车,许多人误以为回归自然是倒拨时钟。事实是,真正舒适的生活是绿色的,大自然无法容许人类再疯狂下去。绿色生活就是致力将文明纳回正轨,停止高速奔向集体毁灭,运用最新的智慧与技术,来打造生生不息、众生可以共享的未来。
 
  可见,倡导“绿活”也是个移风易俗的过程。绿色生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香港“绿活”,还在路上。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