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监测系统的主要组成就是部署在
风电机组传动链上和关键部件上的振动传感器和采集系统。
通过采集高频的振动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旋转部件的早期故障征兆。
用振动数据对旋转设备进行故障早期征兆分析是一个很成熟的技术手段。在其他行业里应有的已经非常广泛。
在陆上存量机组中,安装了振动监测或者叫状态监测系统 (CMS) 的机组不在少数,如果乐观估计,全国 2MW 以上机组安装 CMS 的比例应该能达到 20% 。
但是,对风电场比较熟悉的人们会感觉到,相当多的风电机组
振动监测系统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
这里面的原因其实很难说,往宏观了说,跟整个风电运营商的企业性质都有关系,往微观了看是很多产品用户体验不好,服务不到位等。
首先,我想说一个理想的振动监测系统产品该是什么样的。
一个理想的振动监测系统第一重要的是要配备准确的,经过验证的传感器和采集系统。这是一切的起点,没有好的传感器和采集系统,后面的事情就无法做好。
然后就是要配备适应用户场景的软件功能。所谓适应用户场景,就是针对不同用户要提供适应他们实际工作和流程的功能。
比如,对于一线运维团队,他们并不需要过于专业过于艰深的分析。他们需要的是从这个系统里得到有助于他们进行运维决策的信息。这个信息要明确,指向要清楚,如果软件做不到这一点,就要配合相应的运维流程机制,去调动其他资源给出这样的信息。
简单地理解,就是你不能指望一线运维工程师拿软件看看频谱就去带上工具爬塔去搞维护了,这不现实。
另外一点,就是系统除了自己能够准确稳定地采集数据,提供分析功能,还要有对外开放的数据接口。也就是说,原始采样数据应该可以无障碍地导出来。
数据开放之后,数据才能发挥价值。数据才能和更多的分析工具,尽最大可能发挥它的价值。
所以,要想尽最大努力发挥振动监测系统的作用,就要:
对于新建风场,如果要上振动监测,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实在无法选到理想的产品,那也可以从两方面去督促乙方做到两点:
1)尽量用好的经过验证的传感器和采集系统;
2)软件功能也许不完善,但数据开放性一定要好;
有了这两点,将来就有持续优化的可能。传感器是好的,数据采集有保障,数据开放,就可以持续投入力量进行更有价值的分析。
对于存量已经安装的,要考虑如何从这个系统提供的功能里挖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用来进行运维决策。
一个总的思路是,把工具和数据提供给对的人。如果场级的力量足够,就应该鼓励场级的技术人员重视 CMS 的应用,尤其是鼓励场级技术人员多调动乙方的分析资源。
如果场级力量不够,我看到的一个比较好的案例是:
国内某运营商把所有振动监测数据接入一个平台,然后把整机厂商、专业分析团队引入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和结论化,最终形成工单反馈到运维流程中去,触发相应的运维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