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须首先进行工程化研究。
生物质燃料成型技术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化”研究不是整台样机的研究,是在集成多项技术基础上的“再创新”,在集成多项技术构成新的颗粒机设备系统后必须进行工程化试验,提炼成熟的指标,解决新的技术问题。生物质的收集、干燥、粉碎、成型、燃烧所需技术与设备必须配套、协同发展。
2、应立足于农村(场)或城乡结合部。
我国乡镇和农村的
秸秆、
农林废弃物量大充足,属可再生资源,价格低廉,是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发展良好的基础条件。工程化成型技术立足于农村可减少生物质原料和成型燃料产品的收集、贮存、运输及供应问题。
3、需要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从国家政策分析,该项技术符合中国能源、环保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后的灰尘及其它指标的排放均比煤低,可实现CO2、SO2降排,减少温室效应,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雾霾现象的有效途径,环保效益突出。政府应调整扶持政策,支持有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业投入这项产业,鼓励农机行业的生产和技术单位参加收集、贮存、加工成型、燃烧利用等环节的生产和创新活动。从规范市场的角度分析,要求国内农业、能源和环保部门尽快出台包括农业生产环节在内的相关行业标准,规范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颗粒机成型设备和产销市场,提高投资者的经济效益。
4、关键技术还有待于突破。
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设备(秸秆收集打捆机、粉碎机、颗粒机等设备)的加工工艺并不复杂,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虽然一些企业生产的生物质颗粒机易损件的使用寿命已达300~500h,粉碎与成型单位产品能耗已降至50kWh/t以下,但与产业化和规模化的要求仍相差甚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生物质原料的收集、贮存问题;颗粒机磨损部位材料的快速磨损、热处理工艺、运行参数试验优化等问题,如在环模、平模式颗粒机上改变成型模孔与辊轮之间切线的角度、增加正压力,模辊间隙可调,降低辊轮的转速,提高辊轮轴承的密封性,选择耐磨性好的模辊材料,合适的原料粉碎粒度与含水率等,以提高成型燃料生产系统中的可靠性。
5、最终是实现产业化。
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组织的预测,地下石油、天然气及煤的贮量,按目前的利用速率只够用60年左右。而秸秆类生物质能源属可再生能源,经颗粒机热压成型后作燃料,使其得到高品位的利用,是替代化石能源的理想能源之一。根据我国能源发展规划,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利用方面由目前的不足500万t/年,到2020年要提高到2000万t/年。因此,加大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利用力度,提高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利用目标,改善和提高我国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行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化是中国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