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制氢 » 正文

山东青岛:“氢城”已至,“氢”风徐来

日期:2021-03-12    来源:凤凰网

国际新能源网

2021
03/12
10:4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山东氢能源产业 青岛氢能源产业 清洁能源产业

“氢城”已至,“氢”风徐来。

2021年3月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展望“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介绍“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和举措。其中提到,将建设包括青岛在内的6个国家公交都市,实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客车在城市公交和出租车广泛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的1月28日,青岛就已上线首批50辆氢能源公交车,为青岛实施“东方氢岛”发展战略,加快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氢能城市奠定基础。

步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随着“碳中和”、“碳达峰”开始重构能源产业,由此新一轮城市竞争也正在孕育,城市排名或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发生较大改变。

今天之下的城市解决方案,将决定明天的发展位次。非常时期,往往是行业、城市“洗牌”的关键阶段,构筑新产业体系,赢取未来优势,将成为城市发展生态的重要砝码。对青岛而言,“氢”或许就是城市突出重围的一张“王牌”。

建设国家公交都市

青岛“氢”装上阵

2021年3月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展望‘十四五’”主题系列发布会第十三场,介绍山东省“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计划有关情况。

面向“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山东提出要努力实现运输服务新突破。其中提到要建设包括青岛在内的6个国家公交都市。同时,要实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客车在城市公交和出租车广泛使用。

建设国家公交都市,一方面要加强城乡客运与城市公交对接,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实现乡镇全覆盖;另一方面,也要提升运输装备规模和水平,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便是新能源车辆在公共交通领域的普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28日,青岛首批氢能源公交车在西海岸新区正式上线,按下新能源发展快进键的青岛,正式步入氢能时代。

而在氢能源公交车上线同日,青岛美锦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制造中心项目在西海岸新区投产,该项目将推动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在西海岸新区聚集,为青岛市建设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提供重要支撑。

近年来,青岛将发展以氢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作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0年底出台的《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将在未来10年完善氢能产业链体系,打造国内重要的氢能产业基地,将青岛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氢能城市,成为“东方氢岛”。

显然,氢能已深度融入青岛发展大势。而随着我国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也成为各座城市竞相追逐的“风口”。

那么,“氢”装上阵的青岛,能否脱颖而出?

氢能源走上

城市发展的“风口”

在2020年召开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正式宣布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也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直白来讲,“碳达峰”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这意味着中国将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碳中和”则指在2060年前,中国将通过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方式,抵消自身二氧化碳排放。

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首先将改变的都是我国能源产业的构成。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仍然是我国能源产业的“大头”,而以氢能为代表的不产生碳排放的能源则占比较小。

因此,能源格局必须要加速重构。氢能作为一种可储、可电、可燃烧的清洁能源,具有来源丰富、绿色环保、能量密度大、转化效率高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被广泛认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能源,是世界能源转型的一个重大战略方向。

随着“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定调为国家级绿色发展战略,各座城市也显著加快了布局的脚步。

城市产业结构是GDP增长的内生动力,GDP增长过程实质上就是城市产业结构转换的过程。

在各座城市发布2020年GDP数据后,宁波、青岛与无锡三座城市再度因为反超与被反超的位次以及相近的数据,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对这三座同样重视实体经济的城市而言,谁的产业结构更合理,谁就更有希望突出重围。

巧合的是,在这三座城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及了与“氢”相关的内容。

宁波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1年将“发展清洁低碳能源,开展氢能示范应用”;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2021年将“新建加氢站4座、电动汽车充电桩2500个”;无锡方面则将“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深海极地技术、星际网络、氢能及氢能源汽车、量子技术、化合物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除上文所提到的青岛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上线氢燃料公交,打造“东方氢岛”外,宁波和无锡也没有将发展氢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2020年1月2日,宁波市与国家电投集团合作的汇能(宁波)电力研究院、宁波氢能研究院和宁波绿动燃料电池有限公司揭牌。在与宁波签约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氢能研究院已经与浙江中车等企业合作,完成了新一代氢能轿车的安装、调试工作。

身处宁波这样一座富氢之城,氢能研究院也在2021年瞄准了氢能产业风口的细分领域。据《宁波晚报》报道,研究院正积极争取浙江首张中国船级社产品认证证书,开辟氢燃料电池应用船用领域。

此外,无锡同样也在加快布局氢能产业。在2020年11月4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CREC2020)”开幕仪式上,总投资88.5亿元的12个重大新能源项目现场签约,其中便包含了氢能动力船舶产学研项目。

三座经济体量相当,且都有着深厚工业基础的城市,陆续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发力。通过布局重磅产业项目,三座城市不约而同地围绕“氢”做起了文章。

显然,在宁波、青岛和无锡激烈的城市角逐中,“独辟蹊径”的氢能已经成为城市持续保持领先优势的关键所在。

从青岛到“氢岛”

身处竞争激烈的GDP1.2万亿区间,原地徘徊或增速放缓都是一种后退。面对在氢能产业都已与所布局的宁波和无锡,青岛如何突出重围,真正成为“氢城”?

以宁波和无锡的发展经验来看,与相关企业合作,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是首要因素。

如今,随着美锦新能源项目的引进、落地以及依托董家口化工园区内集聚的金能科技、海湾化学等一批化工副产氢资源丰富的化工龙头企业,青岛氢能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规划》中同样也提到,接下来将引进氢能行业知名企业,组织实施一批氢能装备制造、应用示范重大项目。为此,青岛也应该在相关领域加大投资力度,以资本力量结合市场逻辑,推动更多氢能行业知名企业及重大项目在青岛落地。

其次,科研技术与人才作为青岛发力氢能产业的重要支撑,同样也是青岛接下来发展的关键。目前,山东能源研究院、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均已在氢能领域展开长期研究,可以为青岛发展氢能产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汽车、轨道交通、港口码头等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也为青岛做强做大氢能产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接下来,青岛要继续强化人才引进机制,重视本地人才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孵化培育本土氢能企业。同时,结合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青岛可以继续丰富氢能应用场景,拓宽应用范围,进一步打通核心产业链。

最后,致力于打造“东方氢岛”的青岛还要着力增强自身在区域内的影响力,探索协同发展新模式。

如作为我国氢能产业示范领先地区的长三角,具有产业环境潜力巨大、示范推广全面展开、氢气基础资源丰富、加氢基础设施支撑等良好的发展基础与优势,但却受困于区域内城市发展的差异性,无法实现互通联动。

为此,2019年出台的《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了在长三角区域内建设连接长三角城市的氢走廊,以加氢基础设施网络化为主体,打通燃料电池汽车互通路径,由此也有利于形成区域协同和示范效应。

在2021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打造山东半岛“氢动走廊”。同样,青岛市也在《规划》中提出要增进省内区域协同发展,联合“鲁氢经济带”的主要城市,建立“300公里氢能合作圈”,实现跨区域的产业、政策、技术、资金方面的合作,携手推动全省氢能产业协同发展。

对青岛而言,发展氢能产业绝不能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还要形成合力。这就要求接下来各座城市间仍要打通行政上的壁垒,主动推进合作,以更加精细化的政策措施,推动“氢动走廊”落地落实。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