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电动车电池 » 正文

实现“碳中和”,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如何迎头赶上?

日期:2021-04-1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过国忠 史晴安

国际新能源网

2021
04/13
09:1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储能 储能电池 能源体系

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那么,先进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该如何顺应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4月12日,来自全国动力与储能电池全产业链的 25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集聚江苏省溧阳市,在“先进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对接峰会”上,结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就深化产学研合作、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构建清洁、低清洁碳 、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电动中国”示范、推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形成了多方面新的共识。

大力发展储能产业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矿物能源状态,仍然是富煤、少气、缺油。其中,在汽车保有2.4亿辆之下,自产原油约在1.9亿吨,对外依赖度仍很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陈立泉说,能源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们一定要大力发展储能产业,加速推动“动力中国”建设,非常重要。

陈立泉认为,对于先进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来说,必须抢抓“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以及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的机遇,着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能源互联网,加速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通过采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智能管理技术,将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储存装置和各种负载互联起来,以清洁、绿色能源来满足市场新需求。

记者了解到,电动汽车可以作为重要的分布式储能的载体的方式,同时也是消耗电能,如果汽车用不完的电可以白天卖到电网上去,解决峰值需求,夜晚低谷时用廉价的电充电,从而实现削峰填谷,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电动汽车使用成本;随着5G基站建设速度的加快,大量的储能基站也可以存低谷电,所以通讯基站也成为是很重要的一个分布式储能装置;大量全国数据中心的建设,也需要提供高度可靠,大规模的储能存电备电,数据中心因为它是储存数据的,所以其实可以看称是一种瓦特流和比特流的集合,大数据中心的可靠高效率运行,开始显著依赖于跟规模储能技术的支撑有密切关系。

同时,随着电动轮船、电动飞机、轨道交通、现代农机、医疗电子等的电动化快速发展,也都给先进动力和储能电池企业,都带来了广阔的提升与发展空间。

“先进电池是国家的战略支撑技术,先进电池技术未来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对于促进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全额并网消纳,增强电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降低环境污染和碳排放,进而最终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确保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科院物理所李泓研究员说。

仍要发力解决相关发展瓶颈

相关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在发展先进动力和储能电池的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在电动汽车和规模储能这类万亿级市场应用方面,还需要解决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提高寿命的技术瓶颈上,从而推动商业化发展,目前仍受到材料、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人需要显著的提高的制约。

李泓介绍,下一步,为了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完全实现自主可控,需要更高效率的通过整合科研院所和企业在的研发、生产、市场的资源,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通过以及发挥行业创新联盟的作用,推动形成高效率高质量的开发系统的合作,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集中力量实现有重点的实现突破,从而全面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李泓告诉记者,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链上大、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水平、发展策略也会有所不同。优秀的企业都应该具备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今后,将基于中科院物理所多年的前沿技术积累和产业化经验,基于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TIES新型研发机构的“原始创新”“技术培育”“工程放大”“产业孵化”的功能,以及科学家工作室、企业联合实验室、企业技术创新中心、联合成立孵化公司的多种推动创新技术发展的方式,以及、联合设立储能创新基金、创业基金,引入战略投资平台、引入国家和地方的科技支撑力量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针对全产业链不同产品,针对细分大、中、小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先进电池技术的测试资源、工程放大条件、产业技术培育、新型产品开发验证、模拟仿真和智能制造、企业融资的需求等多方面的需求,真正实现服务于不同规模的企业的创立、发展和增产扩能的行业需求。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