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中国新能源要闻 » 正文

发力新能源 山东淄博如何“变道”赶超?

日期:2022-07-05    来源:掌中淄博  作者:王奇

国际新能源网

2022
07/05
11:4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车 氢能项目 氢燃料电池膜

一个地区发展之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

短短两年内,淄博大地新能源产业就已风生水起、百舸争流。放眼望去,电池、储能、光伏、氢能等细分重大行业已成集聚之势,一批新能源制造业重大项目生机勃勃,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能源新材料优势凸显,一幅由新能源引领绿色发展的全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曾经的淄博被称为“化工之城”,但如今,淄博正手握新能源这张未来之“牌”,发起“变道”赶超之力。

淄博发展新能源的信心从何而来?新能源制造业能否带动淄博产业跨越式发展?又是否能撬动淄博经济的新春天?

对于追求新能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淄博而言,这一个个问题不仅是必答题,更是转型跨越发展必须闯过的一道道关口。

盛夏时节,位于博山区经济开发区的爱德曼(淄博)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台氢燃料发动机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我们二期在建项目针对利用燃料电池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开展装备建设,目前分布式发电产品已完成首个示范项目,装备1MW氢燃料电池模块化发电机组,每年可利用化工副产氢气发电400万度,发电效率高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董事长徐黎明说。

之所以将基地落子淄博,徐黎明看重的是淄博未来氢能发展前景。去年3月,淄博市氢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9月,2021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与应用国际峰会首次在淄博市举行,今年1月,淄博又成为五大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合作城市……

这背后是国家在碳达峰、碳中和的长远目标推动下,淄博寻求的转型之道。

作为一座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城市,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全市煤炭消耗量已由“十三五”之初的3175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2493万吨,占能耗总量的比重由93.05%下降到72%;“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9年的31.83%提升至36.26%。

这是一组提振信心的数字,但不可否认,发展新能源制造业对淄博来说还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既要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打造新型工业城市,又要妥善解决传统产业与高能耗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淄博以果决的魄力与长足的耐心给出了答案——坚持一手抓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压减,一手抓氢能、光伏等清洁能源替代,大力发展新能源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才能从根本上突破城市发展的瓶颈制约,打开绿色发展之门。

产业的光明前景、政策的强力推动,让新能源关键材料及装备制造开始呈现强劲发展态势,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山东工陶院研发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陶瓷膜和陶瓷基片,主要技术指标接近国外产品先进水平;仁丰特纸公司攻克了氢燃料电池用核心材料气体扩散层(碳纸)技术,能源新材料优势凸显;凯盛新材料公司新型电解液溶质锂盐、华夏神舟新材料公司电池级聚偏氟乙烯树脂、山东重山光电公司电池级氟化碳正极材料等一批电池新材料凭借深耕基础化工的垄断性优势,异军突起,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

创新路径 精准发力

据调研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市新能源制造业已达到9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02亿元。不难看出,新能源极大可能成为淄博经济新的增长极。虽然种下了高质量发展的种子,可具体如何拓宽发展路径?让淄博陷入思考。

谈起膜产业发展,就要提到东岳集团自主研发的“争气膜”——高性能燃料电池质子膜。2020年东岳建成国内首套大规模燃料电池膜全自动生产线,成功解决了“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同时,还获得了奔驰和福特(AFCC)公司燃料电池膜全面认证,寿命突破6000小时,取得了为全球量产氢能汽车配套氢燃料电池膜的通行证。

东岳集团这一成功案例,为淄博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提出了启示——只有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核心环节,才能以技术创新“金刚钻”撬开产业发展“新赛道”。

淄博首先瞄准的是搭建平台。近年来,淄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端院校战略合作,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省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东岳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凯盛新材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拔地而起,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陶瓷膜、大容量长时效新型储能等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攻关和引进,正在加快推动前沿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目前我市已经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0家。

建设好的平台不能成为“孤岛”。淄博又着手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各类政策措施,从体制机制上支持引导新能源制造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推动资金、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汇聚。

5月27日到6月7日,从淄博到山东大学举行“校地深化合作对接交流会”,到淄博与山东大学签订校城融合框架协议,仅用12天时间,全方位务实合作、各领域深入交流的工作局面迅速形成。山东大学的优质成果链和人才链,与淄博的产业链和需求链相匹配,全方位合作实现了产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与山东大学的合作,成为淄博聚力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淄博“名城名校合作行”共组织5场综合性对接活动,参加企业100余家,征集企业技术难题“定向发榜”100余项,精选发布科技成果200余项,达成合作意向40个,现场签约合作项目15个,聘任“科技副总”10余人,人才为新能源制造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强化支持 凝聚合力

新能源制造业之所以能成为淄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支点,信心来自于哪?

就在于新能源制造业中,不少的关键零部件,以及充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都属于新兴领域,为市场参与者开辟了新的赛道,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

目前,淄博正在完善产业拼图,力求以新链条打开新空间。淄博新能源产业链条中已经有所积累,成长起来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竞争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在部分领域形成了一定竞争优势。

在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自主发明了二氧化硫循环连续制备氯化亚砜工艺技术,打造了一条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化氯化亚砜生产链条,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能生产电池级氯化亚砜的企业。

放眼淄博新能源产业布局,可以看到整个产业链下游企业和产品相对较少,这是产业拼图的空白,也是淄博未来的发展方向所在。现在淄博正在构建“1张图谱+N张清单”的产业发展路径,通过对现有的电池、储能、氢能、光伏等产业链条进行全面梳理,厘清本地产业链缺失环节,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形成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主要配套企业、补短板突破环节、锻长板重点领域等清单。

从更广阔视角看,淄博新能源制造业要想不断发展,以新集群的方式开辟新格局必不可少。只有集群发展,塑成规模体量优势,才能形成强有力的产业竞争力。如今重大项目集聚效应初显,景能科技公司与北京卫蓝等实施的总投资650亿元的齐鲁储能谷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800亿元。东岳、同清湖、爱德曼氢能产业园等也展现出显著的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优势。

未来,淄博将聚焦电池、储能、光伏、氢能等行业重大项目,开展新能源产业集群优化行动,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四大产业集群”,培育“四大增长极”,把我市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制造业发展高地。

而成功打造产业集群,又与好的营商环境紧密相连。

去年博山经开区派专人督导,仅用120天,爱德曼(淄博)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就完成了设备的安装调试,正式试生产。在高新区齐鲁储能谷,仅用了7天完成外墙钢构和墙板安装,40天改造完成3个1万平方米的厂房,一年半时间,在一片荒草之地上建设起8个大规模厂房,这与高新区为园区配套的项目专班密不可分。

近两年,新能源制造业有了遍地开花之势,淄博不止一时一域发力,而是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坚持以政策护航企业、以服务助力发展、以科技赋能产业、以环境温暖客商,为新能源项目全程赋能。在此之下,吉利、国富氢能、景能科技、爱德曼、亿华通等一大批行业头部企业落户淄博,撑起了淄博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明天。

把握“时”与“势”,以“绿”为要向“新”出发。淄博正驭“氢”而上、逐光而行,以百倍的努力和信心一路追赶、一路超越。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