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电驰骋千里,无电寸步难行。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很难想象,长期缺电将是怎样的一种“恐怖”场景?如果让时间的齿轮倒回到40年前,那时的人们,家中常备蜡烛,而企业则是“停三开四”。可以说,电力的长期短缺却一度成为彼时限制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不过,事物发展总是存在两面性。换一个角度来看,电力供应的匮乏,导致了电厂投资的兴起。华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国家计委黄毅诚副主任出席华能成立大会,他是华能事业的具体开拓者和领导者
1985年5月,国务院正式决定,由国家计委牵头,联合电力工业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华润集团公司,发起成立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华能开发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首家以“华能”字头命名的公司。
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成立大会
时任副总理的李鹏在讲话中特别要求: “所有参加华能公司工作的人,不要抱着其他目的,就是一条宗旨,怎样把我国电力工业搞得快一点、好一点。华能要建成一个待遇不那么高,工作效率却很高的公司,这主要是靠觉悟,靠把电力搞上去的热情。”
有了引进外资的机制,加上“把电搞上去”的使命感,在迈出最难的一步后,华能迅速开展设备供货谈判和电厂建设,大连、南通、福州、上安等一批电厂落地生根。由此,“华能系”逐渐壮大,华能精煤公司、华能原材料公司、华能综合利用公司等一批公司相继宣告成立。1989年3月,华能集团正式组建,成为我国首家独立发电企业集团。
借鸡生蛋开疆拓土
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的实力成为电力企业扩张的决定性因素。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办电规模的迅速扩大,已建成电厂到达还贷高峰,而新建电厂又急需资金投入。此时的华能需要寻找新的融资渠道,以解燃眉之急。1993年底,华能争取到国家体改委股份制改造试点单位名额。一年后,华能集团和华能开发公司发起设立了华能控股的原山东华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华能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股份公司”),开创了中国企业到境外直接融资的先例。
1994年8月4日,山东华能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10月6日,华能股份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当时我国企业在美国股市筹得资金最多的一家上市公司。
据当事人回忆:“当时为了能在纽约挂牌上市,我们多次到欧美进行路演,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当我们终于拿到支票时,大家心里都是无比高兴。在华能还贷资金面临断流的情况下,我们在纽约成功上市,成了上市公司,一些电厂的二期扩建资金问题完全得到了解决了。‘有钱好办事’,心里自然硬气多了。”2000年7月18日,华能在京宣布对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华能股份公司和山东华能公司实施战略性并购。华能股份公司以57.68亿元人民币全额一次性支付现金方式,并购山东华能公司。并购后,华能股份公司拥有的发电装机容量增加到1105.7万千瓦,华能集团公司对华能股份公司的持股也从原来的34.76%增加到51.98%。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当时我国两个境外上市公司间规模最大的一次合并。
勾画“1+M+N”资本蓝图
通过本次并购,华能优化了资源配置,扩大了电力产业的经营规模,逐步建立了以母子公司结构为主、总分公司结合的管理体制。2012年,华能确立了分板块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资本战略布局规划,勾勒出“1+M+N”的资本布局蓝图:“1”即集团公司作为投资者,“M”即稳步推进火电、水电、金融等产业板块上市,“N”即继续孵化产业公司,条件成熟时逐步实现上市目标。近年来,华能的资本蓝图稳步形成,解决了其由于建设、生产、运营方式不同造成的估值难以统一的问题,大大提速了资产证券化进程。
华能水电上市敲锣2017年12月15日,华能水电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成为自2006年之后发电央企第一单主业A股IPO。值得注意的是,在首个交易日开盘后,该股股价快速涨停,涨幅达43.78%。2018年10月26日,长城证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挂牌上市。与华能水电相同,该股在首个交易日开盘后快速涨停。作为中国华能金融产业首家上市公司,长城证券的上市也是华能布局“1+M+N”的重要落子。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中国华能目前已拥有58家二级单位、480余家三级企业,5家上市公司,职工人数达到13万人。
(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
电厂装机容量超2.2亿千瓦
在资本的稳健支持下,中国华能坚持电为核心、多能协同、创新引领、金融支持、全球布局的发展战略,围绕做强做优电力核心产业,优化煤炭项目、资源开发建设,拓展金融业务领域、深化产融结合,加快科技产业发展,产业协同效应进一步发挥。
2022年,中国华能累计完成国内发电量79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3%,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火电5834亿千瓦时、水电1155亿千瓦时、风电739亿千瓦时、光伏184亿千瓦时,分别同比下降1.19%、增长4.37%、增长18.27%、增长66.06%,火电、水电、风电综合利用小时行业对标排名第一。8月15日,华能国内发电量达到28.31亿千瓦时,创日发电量历史纪录。
2022年,中国华能交易电量5393亿千瓦时,占上网电量的87%。在电力批发市场方面,公司累计获得市场交易电量指标5844亿千瓦时,签约价格同比上升8.2分;在电力零售市场方面,公司累计签约零售电量28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8%,签约零售用户2.14万户,同比增加1万户。
煤炭产业利润突破百亿元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生供热企业,中国华能积极抢占北方供暖地区市场,所属82家供热单位、220台供热机组、2890个供热站“火力全开”,新增供热面积6250万平方米,总供热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全年完成供热量4.87亿吉焦,同比增长7.36%,再创历史新高,年供汽量3685万吨,同比增加3.13%。
2022年,中国华能煤炭产业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50.3%,首次突破百亿元;煤炭产能11380万吨/年,年产量突破1亿吨、同比增长16.7%,稳居国内第八,中央企业第三。公司坚持内部协同战略,煤炭板块投资约40亿元,全年内部煤矿累计供煤6290万吨,同比增长21.3%,占自有煤炭产量的64.2%,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既有效保障内部电煤需求,又明显降低内部电厂燃料成本,协同效应显著。2022年3月,核桃峪煤矿建成投产,创造5853米长距离主斜井掘进的国内煤炭行业建设纪录。与此同时,中国华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为此,中国华能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积极发展水电,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持续提高低碳清洁能源装机比重。2022年,公司境内外全资及控股电厂装机容量达22111万千瓦,同比增长7.38%,其中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分别为3393万千瓦、1735万千瓦,分别同比增长16.32%、90.24%。
创新是第一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2022年,中国华能科技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4.08亿元,同比增长5.38%。而这也是中国华能注重科技创新的结果。据悉,中国华能制定了《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不断完善以我为主、内外协同、主业全覆盖的科技创新体系,紧密结合主业开展科研工作,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对项目前期、基建、生产等电力产业领域的支撑和服务作用,加快形成产业引导反哺科研、科研支撑提升产业的良性发展格局。值得一提的是,被视为水电站“大脑”的水电机组核心控制系统,长期以来关键部件依赖进口。为攻克这一“卡脖子”难题,中国华能组建技术团队,充分满足国内“远程集控、无人值班”先进水电应用需求,对水电核心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开展大量适配、比选和研发工作,累计完成重大创新34项,其中17项填补国内空白,成功研发华能睿渥水电核心控制系统,标志着我国大型水电站核心控制系统软硬件首次实现100%全国产化,拥有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大脑”。2022年11月,小湾水电站成功投运华能睿渥水电核心控制系统,完成计算机监控系统、调速器、励磁系统和继电保护设备四大控制系统全国产化改造,中国华能成为全国唯一一家掌握水电机组四大核心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电力企业。
写在最后
自2018年—2022年,中国华能资产总额由10733亿元提升至14152亿元;营业收入自2786亿元提升至424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全球政治格局和能源供需格局深度调整,以及电煤价格高企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华能主动作为、应变克难,坚决扛起能源保供责任,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有效应对超预期不利因素影响,在经营业绩逆境中实现增长。全年完成发电量、供热量、营业收入再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投产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清洁能源产业成为利润主要来源和关键支撑,公司增产增收实现新突破。2023年8月2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中国华能排名第209位,刷新最好成绩。此外,公司连续14年、累计18次获得国资委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连续6次获得国资委任期考核A级,在国内同类发电企业中次数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