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20日凌晨2:30,奇尔储能电站项目生产楼结构混凝土浇筑圆满完成;当日下午18:30,首台电池舱顺利吊装就位,标志着项目在一天内完成“结构封顶”和“首台设备就位”两个关键节点,工程建设由土建施工阶段全面转入电气安装阶段,为后续系统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产楼施工始终是项目建设的关键线路,其结构封顶直接关系到整体土建交付节点。自7月15日基础钢筋绑扎启动以来,项目管理团队紧盯人力与资源配置,倒排工期、精细化管理。工程部每日组织分包单位召开计划盘点会,动态纠偏调整,同时强化现场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通过技术支持、资源保障和安全措施的高效落实,确保关键线路按时推进。
在本次浇筑前,项目部围绕人员组织、机械配置、施工工艺、安全管控和质量保障进行了全面部署,落实网格化、区域化管理要求,合理安排泵车等施工机械进场,并严格执行模板与脚手架的检查验收。浇筑过程中,项目领导与工程部全程旁站监督,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流程作业,顺利实现结构封顶目标。
同日下午,首台重达43吨的电池舱运抵现场,采用150吨履带吊进行吊装。为确保吊装作业安全高效,EPC联营体项目部提前统筹部署,精心组织各相关部门制定吊装方案,反复核实吊车组装、吊具选型、吊装路线及现场环境。工程技术、安全管理人员与OE单位共同参与技术交底,对吊装作业进行全流程监督。物资科紧跟设备清关与进场进度,保障设备准时交付;安全部门全面评估潜在风险,制定并落实专属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全方位护航吊装安全。
吊装过程中,项目团队秉持“没有安全这个‘1’,其他要素都是‘0’”的安全关,围绕“顶真、严谨、快捷”的工作作风,组织高效、协同紧密。项目领导一线督战,技术与安全人员全程旁站,现场作业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最终,在业主与OE单位的共同见证下,首台电池舱于18:30成功吊装就位,赢得了业主与监理的一致肯定。
此次“双节点”的顺利完成,不仅是奇尔储能电站建设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更标志着项目全面转入设备安装与系统调试阶段。项目部将继续坚持“精益求精、一次成优”的质量文化理念,弘扬“顶真、严谨、快捷”的执行作风,强化多部门协同配合,聚焦后续关键节点,全力推动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建设,助力乌兹别克斯坦加快能源结构优化与绿色转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