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光伏电池组件 » 太阳能电池 » 正文

太阳能发电照亮陇上乡村中学

日期:2008-10-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中国经济网

国际新能源网

2008
10/20
10:0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陇上乡村中学 太阳能发电

  “不光电灯、电视全都用上了太阳能电,烙饼炒菜也用太阳能电,可是太好了!”卢梦泽老师右手盖上电饼锅、左手按下电磁炉的开关,脸上荡漾着笑意,嘴里一刻不停地叙说着太阳能电给学校和她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她的丈夫也是她的同事王小兵老师则掀去罩在电脑上的花布说,“有了太阳能电,电脑也能用了。”

  三房吴中学用上了“太阳能电”

只要架上太阳能发电站就能来电,来钱;用太阳能发电后就不用再刮地皮草做饭了……

  卢梦泽和丈夫都是三房吴中学的老师。他们的学校远离县城,只能用农电。农电不仅电压不稳,还经常停电。

  “去年冬天,省发改委把英利集团捐赠的光伏电站项目定给我们学校。”王小兵告诉记者,“我们当时不完全理解这个光伏发电,但我们相信科学,全力以赴配合省上县上发改委和英利公司的捐赠建设人员。”王小兵作为学校的物理老师兼教导主任,自然地成为光伏发电工程的宣传员。

  冰天雪地里,来自英利集团的工程技术人员挖开了学校边缘一片荒芜砂地的冻土层,开始埋管线,然后是架光电板,安装蓄电池和逆变器,改铺线路,安装钢丝围栏,等等。

  春节过后,当学生们乘着春风返校时,突然发现“教室的灯管一下子就能启动了,也不闪了,还特别地亮,四根管变成六根管。”尽管离最初的激动已有半年,但初二女生李娜说起第一天的感觉,仍然激动不已。

  一向安静的那条通往学校的路不那么安静了,周围的村民正一批批赶来,验证那个口口相传的消息:三房吴中学用上太阳电了!不停电,不闪灯,还不用交电费!

  三房吴中学的师生们更是以自己的知识和理想扩展着这美好的消息,他们告诉村民和参观者:如果不是像我们学校这样用电池蓄电,而是把发出的电直接送进国家的电网,那样的话,像我们这样的太阳能发电站反而能挣一笔送电入网的钱呢;只要架上太阳能发电站就能来电,来钱;用太阳能发电后就不用再刮地皮草做饭了……

  消息被农家人几经传颂放大后,三房吴中学周围的村民和更远些的参观者争相涌到发电厂看究竟。但他们能看到的只是,原先荒芜的沙荒地上,一排排乌黑发亮的晶硅板向着太阳斜卧着,其它什么都没有变。

  可是,师生们知道,这个太阳能电站让这个学校变了许多:比如做饭,此前,老师们都是用煤气罐,“等用完了,拉去县城换气那几天,就得吃干粮。”卢梦泽说,“用上电锅后,饭一会儿就好了,能有更多的时间批改作业了。”比如水井,“在建太阳能电站前,师生吃水主要靠水窖蓄水,蓄水吃光了,就得花钱买水,”校长王宗学说,“14块钱一车水,真是滴水贵如油啊。”作为电站建设的副产品,企业为学校打了一眼深井,从此,孩子们可以痛痛快快地喝水了。而且,因为有了电,有不需花钱的电,他们可以喝上开水。记者在学生宿舍里看到,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暖水瓶。

  这个太阳能电站让学生们的作文造句变了许多:那里面有了实实在在的对科学发展的理解与关注,比如关注气候变暖、关注家乡水土保持问题,比如对太阳能利用的畅想,在他们自发写给英利公司的感谢信里,这种语言比比皆是。

  这个太阳能电站也让周围村民变了许多:他们叮嘱自家的顽皮小子,再淘也不许往那黑色的玻璃板子上扔石头,以后长大了就进三房吴中学念书,然后上大学,等出息了,就去干太阳发电的事情。有一个叫安小龙的男生,在接受采访时红着脸小声告诉记者,学校安装了光伏电站后,他的理想就变成了“做太阳能事业”。

  “三点成线”的光明事业

  这是一笔价值远远超过光伏电站的精神财富,让资源匮乏的会宁看到了发展新能源、培育新兴产业的光明。

  这个装机33千瓦、年发电36000千瓦时以上的太阳能发电站,由三个点构成的一条红线上导出:河北保定的英利集团—甘肃省发改委—会宁县三房吴中学。

[page_break]

  起点:英利集团。

  英利集团是我国唯一拥有光伏应用完整产业链条的企业,光伏领域的领军者,因一高一低————国际市场售价最高、管理生产成本最低在纽交所备受追捧。

  “我们虽然有很好的国际市场,但一直很关注国内的太阳能利用,很想做点具体的实事。”英利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苗连生告诉记者,“一想到西部广大地区,大好的太阳能资源一天一天地浪费掉,心里很急。更重要的是,我对会宁这个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苗连生说,上世纪70年代初,他参加解放军,在部队首长身边工作,首长是位老红军,参加过会宁会师。他听老人讲了无数次会师与会宁的故事。“会宁人民对我军有功,会宁之地是我心中的圣地。”苗连生说,“所以英利公司就与会宁有缘、有关。我们有优良的太阳能发电技术设备,会宁有优越的光照资源,所以我们应该捐赠。这既能表达一种心意,又能向会宁人民展示一种科学发展的实物、传递科学发展的理念。用这个事例宣讲科学发展观,看得见摸得着,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更容易理解。”于是,他向甘肃省发改委提出自己的想法:向会宁捐赠一个光伏发电站。

  连结点:甘肃省发改委。

  当苗连生提出捐赠电站后,甘肃省发改委领导把这件事情的协调工作交到梁晓光处长手上。他立即带着英利公司的人员开始了选址。他的家乡在会宁县的另一个乡,他完全可以把这个项目拉回自己的家乡,但他没有那么做。为什么?对记者的问题,梁晓光回答得十分诚恳:“我家那个乡没有好一点的路,人家公司的晶硅板、逆变器这些东西都很贵,路不好会弄坏的。而且三房吴中学的教学质量高,学生多,有1140多名学生。比较起来,项目放在这里,经济科学,效益最优也最大。”

  终点:三房吴中学。

  三房吴中学,是会宁县四房乡的一所初级中学,三个年级十二个班1140多名学生,来自周围几个乡镇,95%以上的学生需要在学校寄宿。

  2007年10月的一天,英利集团派出的考察人员来到三房吴中学。“我们到三房吴中学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学生们在昏黄的电灯下认真地学习着。电压不太稳定,灯泡一闪一闪的。”孩子们告诉来考察的英利员工,不怕吃得差,不在乎睡得拥挤,只怕一件事,那就是停电,因为那会让他们无法学习。

  这场景、这话语让苗连生心急。几天后英利集团就决定,向三房吴中学捐赠1座装机容量33千瓦的太阳能光伏电站、2套太阳能照明的科普阅报栏,并无偿修建一条400米的光伏电站专用道路,总价值233万元。“该电站年发电量为36000千瓦时,”校长王宗学告诉记者,“足够全校师生用的了。”

  说干就干,苗连生恨不能让孩子们第二天就用上太阳能电。员工们看透了苗连生的心思,捐赠文件签署后的一周内就开工建设了。“那是1月9号,”王小兵说,“天冷得抽不出手来,可英利集团的工程施工人员却不吭一声,连续干,直到工程基本完成、过了小年了,才动身回家,一过大年又回来了。”

  于是,当学生们结束寒假返校时,用上了太阳能发的电。

  中秋的夜晚来了,初二年级四班的几个女生把记者领进她们的教室,一个叫吴友松的女生仰头边数着顶棚上的灯管,“以前全教室只有四个管,灯管总是启动不起来,老长一会儿才能亮起来,还一闪一闪的,有的时候整个晚自习都那么闪呀闪呀,眼睛可疼了。改太阳能发电以后,再也不闪了,还加了两个管子,可亮了,学习眼不累了。”

  听了这话,苗连生感动了。专程回国参加向三房吴捐赠仪式的他,动情地告诉师生,英利公司已与会宁县签订了一个框架协议:在京津冀就读的会宁籍大学生到英利公司工作会优先录用。

  会宁县委书记常守远也感动了,他说:“这样的大企业了解会宁、来到会宁、情系会宁、支持会宁,使我们得到的远远超过一座光伏电站的价值,”更宝贵的是,让会宁百姓和年轻一代“看到了十年九旱、资源匮乏的会宁发展新能源、培育新型产业的希望和光明。”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