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中国新能源要闻 » 正文

中国应加档提速迎接新能源时代到来

日期:2009-04-08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作者:中国新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2009
04/08
12:3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国 新能源

    在今年的人大、政协“两会”上,新能源发展成了热门话题之一。一方面是经济形势低迷让企业有了捂紧钱袋子的心理;另一方面,石化产业布局已经基本稳定,社会对大型石化项目的监督意识越来越强,国家对污染物区域排放总量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所以,对于要不要或该不该上大项目,企业和国家都会越来越慎重。

  此外,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发展就会从单纯注重发展速度转向注重发展质量,其中就包括调整经济结构、保护环境和法制建设。今年“两会”上,新能源议案提案和建议意见的增加说明了业内对新能源的关注和认可。生物质能源制造本身就是一个化学过程,不但需要大量的化工人才,更需要先进的化工设备和化工技术。可以说,整个化工产业为生物质能源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和技术积累,生物质能源的突破又对化工行业是一种促进和提升。

  新能源发展将成国际竞争高点

  两会期间,政协常委、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一言振聋发聩:如果我们再不重视新能源,预计再过10年,我们想追日本也追不上了。张国宝此言,引得舆论哗然,媒体因此称之为盛世危言。

  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经济总量目前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但却不及老二日本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中国要超过日本,显然还得下很大的功夫。

  中国在经济上差于日本,不只是总量上差距甚大,也在于经济结构和增长质量上存在落差———日本经济结构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入以服务业为中心的后工业化时代,而中国才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单位能源每千克油当量的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计,中国约为0.7美元,而日本同样能源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却高达10.5美元。

  日本未来经济增长的优势也明显,这不仅因为日本能源效率高,而且其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处于世界前列。为了加强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技术研发和推广普及工作,日本政府还成立了专门机构。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发电的专利主要都由日本厂家掌握。日本累计安装使用太阳能发电量占了世界市场的近一半。除太阳能和风能外,日本在海洋能、地热、垃圾发电、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领域,也都站在世界的前列,已经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使用新能源的国家。虽然日本目前的新能源仅占一次性能源供给的1.1%,按计划到2010年也只能增至3.1%,这对改变日本能源消费结构似乎只能起杯水车薪的作用。但从长远看,新能源技术已帮助日本占据了未来竞争的制高点。中国不迎头赶上,超越将是一厢情愿。

  而且还应看到,中国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中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了70%,石油供需矛盾也越来越大。按照目前的能源消耗方式预测,到2020年,中国需要消耗煤炭28亿吨,石油6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70%。与此同时,碳排放量将达到19.4亿吨。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是中国能源资源和环境都难以承受的。有人做过测算,以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计算,中国GDP若要达到日本目前的水平,必须消耗100亿吨标准煤的能源。100亿吨意味着,即便将全世界生产的煤炭全部供给中国,也只能满足三分之二的需求!

  化石能源的开采具有不可逆性,开采一点就会减少一点。后石油时代的到来是早迟的事。新能源开发因此已经成为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欧洲可再生能源委员会等机构预测,到2050年,全球一半的能源需求将由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全球70%的电力和65%的热力供应将依靠可再生能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从2003年的230亿吨降到115亿吨。美国总统奥巴马着眼未来,提出美国能源新构想,许诺在他的第一个总统任期结束之时,使美国耗用的原油最少有10%来自再生能源;并正在力促建立25%联邦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以保证到2025年美国电力消耗的25%来自清洁能源或可持续能源。有人据此认为,这点燃了未来国际竞争之火。

  未来世界的竞争,将集中体现于新能源开发的竞争:谁掌握的新能源研究和开发技术越多,谁就将获得竞争的优势和主动权。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加强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更应成为重中之重。像张国宝提醒的那样,密切跟踪世界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投资,真正把新能源发展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应当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不二方略。

   不能放慢新能源开发

  目前,国际油价低位运行,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造成能源需求下降,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呼声似乎渐渐低沉。但是,发展新能源是大势所趋,不能因为目前能源供需矛盾暂时缓和就放慢开发的脚步。

  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石油产量正在接近高峰。即使按照乐观的估计,到2030年世界石油产量到达高峰,时间也已经不多,后石油时代就在我们眼前。在目前的形势下,国家应一如既往地大力发展诸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未雨绸缪,抢占先机,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能源危机。

  美国奥巴马政府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未来10年,美国将投资1500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用于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可替代能源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奥巴马提名从事替代能源研发的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出任能源部长,显示了其对研发替代能源、发展新能源和改变美国能源消费方式的决心。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重要的新能源产业之一。虽然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但由于国有资本一直没有介入这个新兴产业,国家产业政策一直不明朗。自2005年开始,大量民营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光伏领域,光伏项目遍地开花。我建议国家出台鼓励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政策细则,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开展光伏并网发电示范,引导光伏产业走规范化发展之路。同时加大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的奖励力度,引导企业重视研发与集成创新,开拓应用领域。

    同时,我认为国家应将中国的油价保持在一个适当的高位,杜绝能源浪费,并从石油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成立专项基金扶持新能源企业,使中国的新能源开发走在世界前列。

  新能源产业发展应当加档提速

  旷日持久的能源问题,让人类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关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今年“两会”期间,能源界委员畅所欲言,就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推进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加速推进清洁能源、生物能源等产业,设计构想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路线图。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指出,中国不能因为当前金融危机导致能源供需矛盾缓和而忽略能源问题、忽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任启兴呼吁,中国应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以抢占未来能源竞争先机。作为传统能源企业的中石化已经开始向生物质能源领域进军。

  当前,煤、电、油供需矛盾趋于缓和,是暂时性的;从长远发展分析,中国一直以来以不可再生资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能源衰减与需求强劲,却是长久性的。因此,中国应密切跟踪世界新一轮新能源发展方向,坚持把新能源产业发展放在战略地位,重视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和使用的优惠政策,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

  中国待开发可再生能源丰富,应当整合科研力量,对风能、地热和生物质能等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制定中长期开发规划,并尽快制定和颁布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细则,促进能源产业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同时,结合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的新能源工程,大力推进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做到能源资源综合应用。

  目前,中石化正在和中国科学院合作进行藻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的开发。该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闵恩泽倡导的。微藻是潜力很大的生物能源,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从藻类中提取生物柴油,不但能应对当今的能源危机,还能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中石油与国家林业局合作,已在云南、四川、内蒙古等7省(区)兴建100万亩生物柴油原料林示范基地。

  争当新能源的先行者

  蒸汽机开启了现代工业文明,也成就了英国的经济繁荣;计算机开创了信息时代,也让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得以延续了半个世纪。每一次巨大危机过后都跟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那么,此次危机过后,点亮新时代的将会是哪一个新兴产业?众望所归——新能源。

  当前,全球正掀起新能源开发热潮,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美国奥巴马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其他发达国家以及巴西等一些新兴经济体也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当前危机、抢占世界新产业经济发展先机和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种种迹象越来越清晰地显示,新能源产业将担当起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引擎的重要角色,并决定着世界经济格局和各国综合国力的排次。这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是一个赶超先进的良机。而中国近年来在新能源开发中的优异表现和良好开局,为我们在全球新能源开发竞赛中争当先锋积累了相当分量的筹码。但我们也应看到,中国当前对新能源的开发仍然以企业自主行为为主,国家意志和政府推动的色彩依然偏淡。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国家能源局确定要重点做的8项工作,其中一项就是积极发展核电、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到2010年要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将占到全国能源消费的15%。这预示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介入和支持的力度将不断增强。

  发展新能源须加大政策倾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指出,从长期看,改善中国能源结构,必须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相关数据显示,到2015年,新能源将占整个世界能源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在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徐源看来,国家在新能源上的政策倾斜度还远远不够。

  中国以煤电为主的电源结构是由中国的能源结构决定的。到2020年,中国煤电装机容量约为12.45亿千瓦,占总装机17.16亿千瓦的72.55%,发电量5.64万亿千瓦时,占总电量的73%,需耗原煤约17.48亿吨,占2020年原煤预计产量27亿吨的64.74%左右。据初步分析,即使到2020年,煤在中国能源中的比重也在55%以上,而煤主要用于发电,2020年煤电仍占总发电量的60%多。

    随着中国能源紧缺的信号频频出现,国家开始逐渐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渐重视起来。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上任伊始曾表示,以煤炭为主体、清洁优质能源占比偏低是中国能源结构的深层次矛盾,中国要走多元化、清洁化的能源发展道路。今年将加快大型能源基础设施和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投资将大大加快。

  中国水能资源丰富,经济可开采容量4亿千瓦。要加大水电建设环保工作力度,规划时给河流保留足够的生态空间,在建设中将促进生态建设作为水电开发的重要目标。

  中国风能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要促进中国风电健康发展,加强风电建设管理,不断完善政策,坚持以风电特许权方式建设大型风电场,推动风电设备国产化,逐步建立中国的风电产业体系。按照“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要求,力争用10多年时间在甘肃、内蒙古、河北、江苏等地形成几个上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

  国家即将对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予以适当的财政补贴,具体补贴标准正在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和财政部等部门进行协商。

  据了解,为了适应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需要,国家今年将加快研究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风电发展目标和建设规划,预期目标都将作大幅调整。

  专家呼吁还应加大力度

  国家在新能源上的一系列行动似乎并没有赢得满堂喝彩。企业、专家认为国家还应研究出台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和电费、补贴结算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扶持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产业的发展。研究出台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贴息政策,减少企业的财务费用。

  国家应提高新能源在能源中的比例。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95%是传统能源,其中绝大部分是靠燃烧化石燃料(即煤、石油、天然气和其衍生产品),清洁能源仅占5%,预计5年后后者可占能源结构的10%,而20年后所占国内能源结构将达到25%。

  目前发达国家对光伏应用有多种政策扶持,而中国在这方面比较缺失。据记者了解,德国政府补贴企业70%光伏发电成本,允许太阳能光电入网;新加坡对进入国内的光伏企业免10年税收,企业研发资金的50%则由政府提供。徐源说,目前中国还缺少这种明确的补贴政策,在太阳能产业方面政策引导等方面的发展比较落后。由于无法获得政策补贴,光伏发电高企的电价根本无法和普通的火电价格竞争,也就根本无法开拓国内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日本光伏企业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原因在于日本光伏产品1/3的市场在本国。

  在清洁能源、新能源发展方面,她认为政府很重要,政府一定要扶持企业,尤其是领军型企业。她同时表示,对一些领袖型企业,或者对努力做领袖型的企业来讲,要看准这个目标。这是人类发展必然的趋势,企业家应该把握住时机,做一个赢家。

  新能源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以风电为例,目前中国不少地方在建设风电厂的时候,往往都是地方或者企业行为,缺乏全国统筹的考虑,也正因为如此造成电厂建成后无法上网的问题,他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来保障新能源的快速推广。

  中国需要建设“绿色城市”

  太阳能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能源。张国宝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推进太阳能开发利用。中国应把太阳能利用技术作为战略能源技术,稳步发展、积极推进。对热能消耗大、占地面积大的政府建筑、商业建筑要逐步推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启动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开展城市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促进太阳能硅材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目前太阳能在中国能源产业中占有的比例小得可怜,但是人们对它的期望值却是大得可观。一个是“可怜”,一个是“可观”,可见政府重视的程度还远远不够。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城市”,也就是至少居民用电都是来自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中国亟须在新能源领域加大扶持力度建设“绿色城市”,解决当前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