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中国新能源要闻 » 正文

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战的实质是话语权之争

日期:2009-08-11    来源:经理人  作者:殷醒民

国际新能源网

2009
08/11
11:5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在当前形势下,发展新能源汽车代表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其不仅是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和应对金融危机,也是催生新技术革命和建立新型战略性产业的重要突破口。中国的汽车工业能否利用这次良机,在追赶世界汽车工业中实现难得的一次“蛙跳”?

    抢夺“标准”

    目前,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激烈争夺的就是“标准”,谁先做出来,就意味着确立了行业标准,在后期也就拥有更多话语权。

    美国能源部正致力于新一代电力基础设施“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的配套,而欧洲尽管从事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企业非常少,但已在国际电气标准会议和国际标准化机构设立机构,开展标准化活动。获得标准制定权可使企业在未来数十年中获益。但制定“标准”的关键是什么?

    和传统汽车产业一样,关键零部件技术才是新能源汽车战“标准”的重中之重,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混合动力车、氢动力车、电动车以及生物燃料车,由于其动力来源不同导致其零部件技术要求也各有不同。如果新能源汽车在具体零部件的生产中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一方面会导致整车企业无章可依,使企业在新能源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重复的或无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新能源汽车在进入全球市场时会遇到更多的阻力。现实是,我们在新能源零部件产业上,是否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掌控核心部件

    发展新能源汽车须依托关键零部件开发,缺少零部件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的商业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早在“九五”期间就启动了新能源汽车开发工作,但面临一个最根本问题: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行业基本处于样品阶段和分散化状态,达不到产业化要求。目前国内大部分新能源车采用的关键零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即使像奇瑞这样的大型汽车企业,虽然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申请了100多项专利,但关键零部件仍依赖国外产品。

    从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电池,不少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电池生产企业通过手工方式生产的,这种简单集成的产品根本无法达到产业化要求。

    除技术有待创新之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生产目前通常要3~5个月,跟汽车行业的要求(2周)相差太远,加上零部件企业售后服务不完善,缺乏汽车产业相关经验等,暴露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能力和管理系统的不健全。

    要想全盘掌握世界零部件的“标准”话语权也不大可能,但是却可以找最核心部件的话语权,比如燃料电池技术。在这次难得的“蛙跳”机会中,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生命线实际掌握在那些零部件企业的手上。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