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中国新能源要闻 » 正文

变废为宝 下脚料是怎么变成摇钱树的

日期:2006-11-10    来源:新华社  作者:梁思奇

国际新能源网

2006
11/10
17:0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变废 为宝 下脚料 变成 摇钱树

酒糟,造酒剩下的渣滓。如果说十多年前它曾经是黄炳权的烦恼,那么现在成了他的宝贝。这个广西合浦县的下岗职工,利用这种下脚料实现了“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三级跳,将一个小酒厂变成了亿元企业。

    环环相扣

    53岁的黄炳权20年前在合浦县城开了一个大排档,席间向客人推销自己用动植物泡制的酒。因为供不应求,他办起了一家小酒厂。

    黄炳权开始时将造酒产生的酒糟和残渣卖给工厂周边的村民,作为养猪喂鸡的饲料。1997年工厂生产规模扩大,剩下的动植物残渣和酒糟越来越多,有时堆积如山的酒糟在工厂周边发出阵阵异味。

    黄炳权把目光盯向工厂后头砖厂取泥烧砖留下的20多个大坑,将它们承包下来改造成鱼塘,用造酒的下脚料喂鱼。这种“酒糟鱼”长得奇快,每次捕鱼的时候十几名壮汉竟然拉不起网。

    问题又出现了,每日数十吨下脚料养鱼消化不了,甚至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鱼群死亡现象。于是,黄炳权又办起了养牛场、养猪场,还养了近万只鸡、鸭、鹅等。

    但这些禽畜的粪便又成了难题。他想用它们制造沼气,然后用沼气发电。

    2006年9月23日,沼气发电机组成功发电,黄炳权终于一步步实现了从下脚料到新能源的循环经济设想。他扳着手指告诉记者:每天超过100吨的酒糟、废渣和饭店的泔水,作为原料可产生200立方米的沼气用来发电,满足酒厂用电和生态园抽水、机械割草、照明等需要,每年仅是沼气烧锅炉和发电两项,就节省开支70多万元。

    物有所值

    黄炳权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十分崇尚科技,除了看书,他到处走访观摩,取经学艺,追求先进的东西。出于一种朴素的观念,在黄炳权眼里什么东西都物有所值,关键是如何去发现,这种废物利用的循环思路体现在企业的所有经营中。为了解决鱼塘的富营养化,他在塘里放养水葫芦,疯长的水葫芦捞取上来堆在木瓜根,成为好肥料;鱼塘的护堤并不贪图漂亮使用水泥和砖石,全部是土堤,种上牧草,既可以护堤,又可以一茬茬割下来喂牛。

    前来参观黄炳权“循环经济”的人络绎不绝,包括东盟国家的官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新处处长黄荣胜说,利用沼气发电的新能源利用,目前全国不多,这个酒厂通过循环经济,实现污染零排放,作了很好的尝试。

    和谐之梦

    走进酒厂,循环经济带来的“生态和谐”4个字可触可感。酒库屋顶爬满了绿色的炮仗花,即使在太阳曝晒的夏秋季节,仓库里也是阴凉的;为了给这些绿色植物除虫,黄炳权“喂养”了成群结队的野麻雀。在生态园,记者还见到不少树上挂着白色的瓶子,里面爬着各种虫子,黄炳权说,他用一种甜味剂诱杀这些害虫,“喷农药很难灭杀,还造成瓜果蔬菜的农药残留。”

    最令人称奇的是生态园养牛场,每个牛圈挂着“牛宾馆”的牌子,400多头水奶牛和黄牛真像住进宾馆的贵宾:牛圈里随时清扫,没有乱拉的粪便,上方有自动淋浴器每天定时喷水,牛们排着队轮流冲凉,享受工人的梳洗;它们吃的是酒糟、牧草和从水果加工厂拉回来的菠萝皮、菠萝渣混合制成的饲料,每头牛皮肤发亮,牛宾馆每天播放音乐。黄炳权说,给奶牛播放音乐,产奶量高出10%左右。

    20年前4张桌子的大排档变成了一个包括客房在内的1万多平方米的综合酒店,毗邻酒厂的荒地被他租赁,建成了约2000亩的生态园,周边廉北、堂排、冲口3个村子200多村民吸纳进厂,由扛锄拿铲的农民成了拿固定薪水的“上班族”,这些村民,由酒厂的集体饭堂免费供应一日三餐,享受着丰富的鱼肉和菜蔬,每人每天可喝0.5公斤的生态水牛奶。

    黄炳权告诉记者,他打算水奶牛场扩大到万头以上,吸纳更多的农民,同时向市场大量提供“生态奶”,“带动更多的人致富,让更多的人体会到循环经济的好处,这是我的一个和谐梦。”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