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新能源热点聚焦 » 正文

奥巴马访华,中美新能源合作中国企业须练绝活

日期:2009-11-19    来源:侨报  作者:侨报

国际新能源网

2009
11/19
11:4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

    在奥巴马总统访华的一系列议程中,美中展开新能源合作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也被认为是两国最有可能进行进一步合作的领域。

    从美国方面看,奥巴马总统非常重视新能源开发,并将新能源产业视为未来美国经济的增长点。而从中国方面看,其强劲的经济增长正在遭遇能源瓶颈,也必须通过多途径的国际能源合作来解决这一问题。

    就能源问题而言,中国的战略是立足国内,同时积极展开对外合作。在国际合作上,一方面就是继续面向传统能源的合作,例如最近中国石油企业在伊拉克竞标油田开发,在非洲国家进行石油开采。这些国家缺少资金和技术,可以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增加财富,而中国则解决能源瓶颈问题。

    不过,化石能源总有罄尽的一天,中国必须要关注并展开面向未来的国际能源合作,这就是新能源研究开发问题。目前美中之间的新能源合作就属于这种类型。双方在新能源开发上,意愿都很强,资本均较为雄厚,技术水平也比较先进。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新能源开发上与美国的差距并不大,这与此前两国在IT技术方面的差距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美国在IT技术上绝对领先,而且处于垄断地位。

    不过,一直以来,外界对于中国企业的批评声音不绝于耳。他们认为中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 并指出,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乏的问题还在困扰着中国企业,还推论中国企业在新能源开发上也会较西方企业逊色。应该说,中国新能源企业与西方企业有一定差距,但仅以“经营管理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来分析问题,只是一种批评家省事的说法,缺乏足够的相应数据案例、统计材料作为支撑。

    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家是非常优秀的。必须承认,中国的市场是全球各个经济体中最为残酷的市场,各种类型的企业都参与了这个市场的竞争: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西方企业、东方企业、本土企业、外资企业……在这个市场里打拼出来的,一定是世界第一流的企业,中国企业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均是相当强的。

    实际上,中国的企业家在制造业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在传统制造领域,中国的造船业后来居上,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萧条中,今年仍获得了全球造船业订单的52%,一举超过原先的世界造船业老大韩国。而与此同时,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已经占到全世界总产量的60%。可以预见,到2010年,西方国家的一些太阳能光伏电池企业要么同中资企业合作,要么出局。可见,中国的能源企业现在是和西方能源企业有一些差距,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但这种差距并不是不能弥补的,问题并非不能解决,人们对中国新能源企业的自主能力应该有信心。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如果能依仗自己的技术水平,开展与美国以及欧洲国家、日本的新能源合作,将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中与其他国家的企业齐头并进。

    以海藻提炼燃油技术为例,这项技术虽是美国人首先发明的,并严守秘密,但中国仍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掌握了这项技术。其实,技术创新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神秘,只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专门人才,在技术领域投入相当的资金和时间,完全可以水到渠成,捅破新技术的“窗户纸”。而且,只要参与新技术研发的企业越多,投入越大,成功的几率就越大,中国企业成功的案例也会越多。过去30多年,中国企业在技术领域的突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的研发机构和新能源企业应该具有这种自信,不要再受这种“技术崇拜”、“技术迷信”的羁绊。

    当然,所有的战略家都不会只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因此,在新能源研发方面,对中国及中国企业而言,自主创新是根本,首先应该让本土企业在新能源开发方面拥有自己的“绝活”,拥有自己的产业经营模式。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包括与美国合作。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