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可为中国东北产粮区带来更多雨水,但降雨因为时间太晚而无法惠及庄稼,整体来说气候变化反而会严重威胁这一重要的小麦、玉米与大米产区。
东北地区气候变暖导致的水缺乏可能让该地区平均粮食产量预估减少最多12%。有限的灌溉条件将加剧该地区的旱情。东北地区历史上水源供应一般较为稳定,而眼下因水短缺,粮食年产能每年减少数百万吨。
该份名为“从面包篮到沙尘碗”(From bread basket to dust bowl)的报告凸显了气候变化对很多地区的复杂影响,及对中国粮食供应的威胁。
很多气候变暖模型均显示,中国东北地区雨水量可能随气候变暖而增加,同时农作物生长季节也会延长。
但该份报告发现,此类变化可能无法提高粮食产量,至少如果没有重大的开支项目来应对这些变化及益发难测的降雨模式,粮食产量将无法得到提高。
报告由咨询机构“麦肯锡气候变化”利用政府数据撰写,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农耕问题专家也有贡献。
报告称,“因为当地的气候类型,中国东北每年只有一个收获季,庄稼在春天播种,所以春季雨水非常关键。”
“气候变化後,中国东北的年降水量可能增加,但这并不等于气候变化有助于缓解该地区旱情……气候变化仍会导致旱情的加剧,因为它会导致关键的春季雨水减少。”
夏季降雨增多对庄稼的帮助很小。而华北地区的情况会稍好一些,因该地区每年收割两次,降水可能会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