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新能源热点聚焦 » 正文

新能源将成中美能源合作新契机

日期:2010-01-18    来源:国际能源网  作者:本站专稿

国际新能源网

2010
01/18
12:0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

  奥巴马入住白宫后,推行能源新政,其内容包括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替代性能源,也包括推行建设智能电网、提高建筑能效等制度。和替代性能源一样,这些制度起到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消费量的作用,因此,我们称之为能源替代性制度。替代性能源和能源替代性制度合起来就是能源替代性手段。 2009年11月17日,中美两国发布《联合声明》。文件的第五个部分是“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该部分体现了在对内对外能源活动中,奥巴马政府对利用能源替代性手段的重视。

  中美冲突易合作难

  中美两国间能源竞争激烈,能源合作成为两国难题,其原因:

  首先,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大,存在对立面。近些年来美国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能源(尤其是石油)是容易被政治化的特殊商品。当中美关系恶化时,能源易成为一国或双方的武器,两国间能源冲突时常爆发。比如,美国对华实行石油等能源商品禁运等事件时常发生。权力政治因素往往会对中美能源合作起阻碍作用。

  其次,抛去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因素不谈,石油等重要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容易诱发人们的零和观念,而这种观念易导致能源冲突而不是合作。现阶段,石油关系是中美能源关系最重要的部分之一。1859年,德雷克上校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世界第一口工业油井。此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石油的消耗不断加快,导致石油枯竭论、石油末日论的影响越来越大。近10年来,国际油价一直在较高的水平上运行。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人类石油消费的大幅增加,油价长期居高不下等等,这些因素使人们相信石油短缺已很严重,而且情况将愈发严重。

  当一个消费者消耗的石油增加时,别的消费者会认为他可得的石油数量就会减少。处于零和关系的消费者容易相互争抢石油或为石油发生冲突。在石油短缺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更易于感受到短缺所带来的压力。如果两个能源进口国都以零和观念看待与对方的关系,那么它们之间的能源竞争、冲突比较容易爆发。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