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家政策支持等原因,2009年我国小型风力发电机的产销量明显增加。”日前,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理事李德孚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
从李德孚颇为平静的语气中,记者不免想到了几年前采访他时的忧心忡忡。
从这位对小风机行业关注了几十年的老专家身上,记者不难发现,尽管前行的路走得并不轻松,但这个曾经近乎被遗忘的产业正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
产销继续看好
自20世纪80年代后,缺少政府和技术支持的小风机行业从辉煌走向了落寞。在几年前的采访中,李德孚曾经用“连滚带爬”直指小风机行业的窘境,而“走得很艰难”也成了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所长许洪华介绍小风电行业的开场白。
2005年以来,由于高可靠性小风机在风光互补路灯等项目上的成功应用,国内再次引发了小风机的生产热潮。近几年来,小风机的产量快速增长。
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从事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开发、研制、生产的单位约100家,其中生产主机厂56家,配套企业28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10家。其中19个企业出口各种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共38957台,机组容量51517.9千瓦,产品分布在世界五大洲46个国家与地区。
“2009年,我国小风机的生产销售形势继续看好,国内外市场均有较大发展,其中的亮点仍然是风光互补路灯和出口外销。”风能设备分会秘书长祁和生透露,根据调查与企业报表,去年1~10月底,7个主机厂销售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共58111台,机组容量45375.4千瓦,总销售额38664.6万元。
与此同时,小风机行业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有一批企业如恒耀工业股份、宁波爱尔韵升、钻宝电子、安徽峰鸟、北京希翼、金华众力等都加入了这个行业。
不同于前几年的低价劣质产品冲击市场,小风机的质量和可靠性明显提高,技术创新成果也比较显著;此外,随着市场的拉动,小功率风力发电机组的产量大增。祁和生举例说,仅扬州神州一家,到去年8月底就销售了1.2万台的200瓦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用户是渔民和牧民,以及14321台主要用于路灯的300瓦小风机。
李德孚告诉记者,全行业去年的统计数据3月中下旬能出来,但从已知信息看,去年小风机行业的产量和销售都有“很大增加”。
究其原因,李德孚分析说,这与国家有关部门对小型风力发电产业的关注密不可分。据他介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促进中小型风电机组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支持行业协会着手调研小风电产业现状;而小风电也已列入了国家新能源发展规划。
三部委推出的“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已启动,其中也包括小风电,将在边远地区无电户的风光互补发电的财政补贴,由50%提到了70%。
认证体系待完善
尽管我国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小风机产业和市场,但作为农村无电地区中的一支可再生能源生力军,我国小型风力发电产业还比较弱小。在记者的多次采访中,同时还兼任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理事的李德孚一再强调。
多年来,小型风力发电产业在农村无电地区的电力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应用已在欧美国家推广开了,可以说,这种分布式电源很有发展前途。
但截至2008年,我国小型风电产业的年产值只有5亿多元,“规模化不够、市场推广跟不上,它在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依然需要政府部门的继续关注和支持。”李德孚认为,鉴于小型风力发电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明确归口部门,并建立和完善小型风力发电标准、检测、认证体系。
与此同时,质量问题虽然得以改善,但目前近百家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虽然我国的中小型风力发电机产品有包括产品性能标准和安全标准在内的较完整的国家标准,但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绝大部分没有经过国家检测机构的检测和认证,这导致一些劣质产品充斥市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在日前发布的风能行业发展报告中,祁和生指出,“少数小型风机企业不具备生产条件,仓促上马,机组不按国家标准生产,没有通过野外中间运行实验考核,没有测试报告,产品售后服务跟不上。因此,应该及时制定市场准入制度,规范整顿现有企业,势在必行。”
除了生产企业加强自律,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并加强售后服务外,李德孚认为,行业间也应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而这也正是中国中小型风力发电产业推进联盟成立的初衷。
年前,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国际铜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等联合成立了中国中小型风力发电产业联盟,“其核心是为我国中小型风力发电生产企业创建著名品牌服务,进一步提升其知名度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李德孚介绍说。
至于联盟的具体运作,中小型风电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制定,相关标准的出台,以及认证体系等,这些都将在今年4月中国(上海)国际风能展上得到一一讨论。届时,各方专家,诸多企业,相关部门都将汇聚一堂,献计献策。对此,李德孚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