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中国新能源要闻 » 正文

揭秘成都“人造太阳” 温度创全国新高

日期:2007-01-24    来源:成都晚报  作者:宋元东

国际新能源网

2007
01/24
11:0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揭秘 成都 人造 太阳 温度 创全国 新高

                                              成都人造太阳温度新高

    昨日,位于成都双流航空港的“人造太阳”基地——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向媒体开放。记者从该院了解到,“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在日前的加热实验中,内部的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达到5500万摄氏度,成为迄今我国“人造太阳”装置达到的最高等离子体温度,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再上新台阶。

  昨日,在“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所在的实验室记者见到,实验室有半个足球场大,共有三层楼,被称为“人造太阳”的“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的设备处于一、二层楼间。装置呈圆形,像一个“面包圈”。它的“内脏”包裹着密密麻麻的线圈,并有两个形状颇像耳机的半圆形装置。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潘传红告诉记者,在不久前的加热实验中,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已达到5500万摄氏度,比去年翻了一倍,是迄今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装置达到的最高温度今年的目标,这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再上新台阶,也意味着向聚变“点火”所需的上亿摄氏度高温条件迈出重要一步。

  50年后 百姓用上核聚变能

  潘传红说,“人造太阳”的原理,就是在这台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和氚,通过类似变压器的原理使其产生等离子体,然后提高其密度、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能量。“石油还能使用40年到80年,天然气有60年使用时间。此后,我们用什么能源?”潘传红说,将来核聚变能将成为替代能源,预计50年后,核聚变能将走入寻常百姓家。

  潘传红介绍,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强核聚变研究,并加入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承担其中10%的部件建造任务。作为国内核聚变主要研究机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担了与核技术密切相关的中子屏蔽组件、产氚包层系统研制攻关任务。“50年后,成都有望建成‘人造太阳’基地。”潘传红说,ITER计划将完成历史使命,“人造太阳”将逐步地转向商业开发。届时,成都造“人造太阳”将光耀全球。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