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知识 » 正文

规划产能过剩 多晶硅产业喜忧参半

日期:2007-03-2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国际新能源网

2007
03/20
15:1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多晶硅 产业

     我国多晶硅产业近年来虽然出现了可喜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着风险和隐忧。有关部门应冷静地把握多晶硅产业发展布局,科研机构和企业应集中力量突破多晶硅核心技术,为多晶硅发展创造条件。
    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太阳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多晶硅的用途越来越广,用量越来越大,价格也大幅度提高。一场有关多晶硅产业开发、利用的“争夺战”在国内全面展开。
   
    可喜的发展势头
   
    多晶硅作为信息产业最基础的原材料,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IT产业的快速增长,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兴起,给多晶硅带来了高速增长的需求。2004年,国内多晶硅的生产能力仅为60吨,而市场需求量达2280吨,95%以上的多晶硅需要进口。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中硅高科是目前我国多晶硅产业的领跑者,多晶硅年生产量供不应求。今年分配给尚德公司的多晶硅的数量仅占该公司所需量的50%,分给洛硅公司的多晶硅仅占其所需量的15%-20%。国内其他小型多晶硅使用企业因未从中硅高科分到任何指标,展开了多晶硅“争夺战”。
   
    事实上,这一场争硅战,绝不是一次普通的原料战,从企业的角度看是战略的较量。就中硅高科而言,它希望通过发展打造成未来国内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担负起洛阳乃至全国多晶硅供应的重任。据了解,2005年11月,该公司年产300吨多晶硅装置正式投产,接着又开始了700吨/年多晶硅项目建设。2006年12月,该公司投资14亿元的2000吨/年多晶硅项目落户洛阳新区洛龙科技园,预计到2008年达产后,中硅高科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000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
   
    中硅高科快速扩大产能,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多晶硅良好的市场前景。从2004年起,随着以开发利用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兴起,多晶硅的需求缺口不断加大。预计到2010年国内需求将达到6000吨,发展空间极大。
   
    中硅高科的合作伙伴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为其在年产300吨多晶硅项目上实现了技术突破,为中硅高科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中硅高科多晶硅大吨位发展规划远景吸引了众多的关联厂商。2005年末,尚德公司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后,该公司董事长施正荣看到了中硅高科在市场中的分量,决定在洛阳成立尚德公司,依托中硅高科的多晶硅,投资8亿元建设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规模达150兆瓦。接着阿特斯公司、洛硅公司、河北天威英利公司等一大批太阳能公司也迅速启动。
   
    众多企业之所以热衷发展多晶硅产业,是因为近期多晶硅价格不断上扬,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目前中硅高科产能只有300吨,远远满足不了尚德公司、阿特斯公司、洛硅公司等急于扩大产能对多晶硅的渴求,这也释放了多晶硅价格必然上涨的信息。据介绍,仅洛硅公司一家年需多晶硅就在200吨以上,而尚德公司与阿特斯公司全部达产后,年需多晶硅达3000吨。洛硅公司将要上马的8英寸硅片每年也需要多晶硅200吨。
   
    多晶硅产能与需求之间巨大的剪刀差,决定了国内多晶硅价格一路疯涨。据了解,从国外进口多晶硅,2000年的价格是每公斤9美元,2005年蹿升到80美元,到了2006年又涨到90美元左右;而国内多晶硅价格也从2000年的每公斤200余元涨到目前的每公斤1700多元。尚德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中硅高科卖给他们的价格是1700元,比市场价格还低50元左右。正是因为硅价看涨,中硅高科与尚德公司等多家企业关于对多晶硅长期合同价格的谈判,虽经过多轮博弈,仍然难以签订。
   
    风险和隐忧
   
    据权威人士分析,我国多晶硅产业虽然出现了可喜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着风险和隐忧。
   
    一是多晶硅产能发展规划过大。洛阳已把多晶硅产业作为重点培育产业,硅产业的目标是建设年产3000吨多晶硅、年产6000万平方英寸IC级硅抛光片以及年产250兆瓦太阳能电池和组件项目,到“十一五“末,形成120亿元产值的规模,打造成由“多晶硅—单晶硅—电路级硅片和太阳能级硅片—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等”构成的较为完整的硅材料产业链。
   
    据不完全统计,除洛阳外,目前,国内已有10多个省市的20多家企业在酝酿或者申报多晶硅项目,所公布的设计产能将达到6万吨,超过世界产量的总和。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第43号令批复的17个新能源高技术项目中,仅光伏发电项目就达7个。如果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多晶硅产量将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价格难免会一落千丈,相关产业将面临着产业风险。
   
    二是多晶硅的用量相对有限。国内只有少数偏远地区少量使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而大量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主要销售市场在国外。在德国,虽然推广使用太阳能清洁能源,但是市场也是有限的。我国如果超量发展则有滞销的危险。
   
    三是国内尚未掌握多晶硅核心技术。目前多晶硅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少数国家手中,我国太阳能厂商并没有竞争优势。据了解,目前国外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闭策略,不与中国企业合资、合作,只卖产品。中国多晶硅项目想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生产并不现实。国外的技术封锁虽不能扼杀我国自主开发,但至少将延缓中国硅产业的发展。可见,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产业仍然受制于多晶硅的供应。
   
    四是多晶硅成本高利润空间较小。据了解,2006年洛硅公司产值达2亿元,而其利润仅为400多万元。利润与产值之比很小,其主要原因是多晶硅价格太高。目前,在多晶硅到单晶硅的产业链中单晶硅有两种产品,一种是重量级的电路级硅片,一种是轻量级的太阳能级硅片,但不管是用哪种硅片,多晶硅的成本都占总成本的70%以上,多晶硅价格奇高,直接影响着下游生产商的利润。
   
    为了防止危机爆发,我国多晶硅产业界已采取了相应措施。如尚德公司2006年开始加大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链整合。2006年7月,尚德公司与美国MEMC公司签订了长达10年的太阳能级硅片合同,合同金额高达60亿美元。另外,为了进入日本市场,2006年的8月,尚德公司用3亿美元收购了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商之一日本的MSK公司。但是,其他的国内公司并没有尚德公司的财力与实力,面对日益加剧的产能压力和市场的萎缩,估计三五年内,可能会有部分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倒闭。
   
    对此,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冷静地把握好多晶硅产业发展布局,有关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应集中力量突破多晶硅核心技术,为多晶硅发展创造条件。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