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中国新能源要闻 » 正文

“石油峰值论”与新能源开发

日期:2010-10-21    来源:人民网  作者:廖逊

国际新能源网

2010
10/21
09:0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

    在我国最古老的典籍《易经》中,就有“泽中有火”的记载。《汉书》称之为“燃烧之水”或“石漆”。一直到宋代科学家沈括,才把它命名为“石油”。这个称谓,要比英语的“油”(oil)确切得多。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有石油(当然是oil)的记载,但人类真正对它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却是非常晚近的事。
  
  它开始于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小镇,1859年,美国商家爱德温•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而与之相伴的石油文化,则始于美国记者伯恩6年后出版的《石油与油井》一书。伯恩宣布,人类即将进入“石油时代”。到了20世纪,石油果然取代了煤炭,成为多数国家的主要能源。而像中国这样,进入21世纪还停留在煤炭时代的国家,则为数寥寥。
  
  然而就在“石油时代”达到峰颠的1953年,美国地质学家金•哈伯特却发出了悲观的预言,说美国石油出产将于1966-1971年左右达到顶峰,之后便一路下跌。当时美国石油工业一派欣欣向荣,他的反调引起了普遍质疑。然而到了1970年,他的预言果然发生了,从此人们把这种情形称为“哈伯特顶点”。后来他又提出1995-2000年左右,石油产量将再次登顶而走下坡。这第二次预言倒失败了。
  
  尽管如此,“石油峰值论”的幽灵仍然在游荡。爱尔兰地质学家坎贝尔丰富和发展了石油峰值论。他曾先后在英国石油、壳牌、菲纳财团、埃克森和雪佛龙等世界鼎级石油公司,担任地这首席地质学家和副总裁,实践经验异常丰富。1998年坎贝尔的论文《廉价石油的终结》发表,“石油峰值论”再次风靡全球。21世纪以来,哈伯特和坎贝尔的石油峰值理论,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于是,“后石油时代”的说法,又开始响彻全球。
  
  按照生物学的常理,一切事物都要经历从孕育、生长、强壮、衰老和死亡的生命过程,油田和油区莫不如此。一旦由整个世界石油的强壮阶段过去,转向衰老和死亡,后石油时代便开始了。到了这两个阶段,任你投入多少资金和新技术,产量也不会再增加,要么越开采越少,要么得不偿失。只要易开采,低成本的石油越来越少,难开采、高成本的石油越来越多,整个石油产业就已经呈现衰老的征兆。
  
  有人说,“石油末日说”起源于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资深领导人、沙特阿拉伯石油总部部长艾哈迈德•扎基•亚马尼。他在1973年石油危机中语出惊人:“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没有石头了,石油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没有石油了。”这句名言被广泛地引述,也被无限地引伸。无论资源乐观化者还是资源悲观论者,都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去发挥。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亚马尼观察之深刻。
  
  煤炭代替了木柴,难道木柴就没有了吗?石油代替了煤炭,难道煤炭就没有了吗?更加耐人寻味的是,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的测算,以目前的开采速度,全球原油可以开采40年,天然气可以开采66年,煤炭却可以开采164年。假如听任人们没有节制地开采下去,这个世界真会变得非常悲哀:儿子要死在爸爸前面,爸爸又要死在爷爷前面,等到石油开采完了,天然气开采完了,甚至煤炭也开采完了,满山遍野的森林却仍然郁郁葱葱,“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石油末日论”的影响如此广泛,以至连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醉心于环保事业的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也在2008年的一次讲演中说引用亚马尼的话,说明“石油时代终将走向完结”。
  
  不过,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最常见的,就是“石油末日阴谋论”。说“石油末日论”,为什么总是来自石油的供应者?不是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就是美国石油财团。而且每逢其盛行之日,就是投机炒作、哄抬油价、制造泡沫、牟取暴利之时。阴谋论者甚至认为,1970年美国石油减产本身,就是一个“疑似峰值”。其真实原因,是受到了中东廉价石油的冲击,老板们为了商业利益主动减产。在他们来看,世界石油不存在物理性短缺,压力仅仅来自价格起落和排放限制。
  
   “石油峰值论”和“石油末日论”究竟是不是阴谋,我们姑且不论,但它们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却起了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从“石油峰值论”提出以来半个多世纪,世界上发生了三大危机,一是1973、1979和1990年三次石油危机,二是潜移默化而又挥之不去的环境危机,三是近些年越来越令人担忧的气候危机。三大危机都在呼唤着新能源,以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
  
  更有意思的是,每当危机来临,石油价格飞涨,世界各国开发利用新能源的积极性就增长,政府就重视,产学研三方的协作就密切;而每当危机过后,石油价格回落,世界各国开发利用新能源的积极性就下降,政府就减少投资,产学研三方的协作就松弛。人们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例如,第二次石油危机结束之后,全世界进入了长达20年之久的低油价周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长期低迷。其中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油价持续下跌,曾经使大多数新能源项目无利可图。
  
  反倒是21世纪初小布什上台,“石油末日论”抬头的时候,世界各国的新能源项目,又重新热了起来。2008年,美国和欧洲的可再生能源增量,第一次超过了传统化石能源的增量,全球风能发电能力比2007年增长29.9%,太阳能发电能力比2007年增长69%,并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值。在各国新能源政策的推动下,美国风能提高了49.5%,并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风能国。由于巴西的强劲增长,2008年全球乙醇产量提高了1/3。当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的能源总消费下降了2%,但可再生能源消费反而比2007年增长了7%。所以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视角来看,无论是“石油峰值论”还是“石油末日论”,都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动力,除了石油短缺,还有温室气体减排。《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压力尤为重要。如今,方兴未艾的新能源开发品种众多,各有其优势,也各有其劣势。核能严格地说,不仅不算新能源,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地热能取用困难;生物能会让穷人挨饿。最有希望的太阳能,又苦于成本过高。什么时候油价涨了,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大发展。
  
  正如戈尔要从亚马尼寻找论据,新能源的开发同样需要“石油峰值论”和“石油末日论”来助推,历史发展的动力,本来就无所谓好坏。一切都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