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太阳能建筑 » 正文

中国发展海上风电刻不容缓 小规模试验较保险

日期:2007-04-06    来源:搜狐  作者:史少晨

国际新能源网

2007
04/06
09:2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国 风电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鲍亦和在海南大学作《以海风代煤,以海风代油,发展经济实惠的浮海风电场》报告时,提出在“南海建设大型浮海风力发电场的设想”。他表示,如把中国沿海二百海里以内的海上风能资源变成绿色电能资源,可供全国现用电量十倍以上。

   面对鲍亦和教授的设想,中国能源界,尤其研究海上风能领域的专家颇为关注。搜狐科学也在第一时间联系到业内相关专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从专业角度,向搜狐科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表示,中国发展海上风力发电刻不容缓,但由于深海风电技术比近海还要复杂,尚处于研究阶段,所以我国先建设小规模的研究型深海风电场,然后再大型化可能比直接建大型工程的风险要小一些。

  中国发展海上风电刻不容缓

  该人士具体阐述了他的观点。首先,海上的风能资源比陆上更为丰富。国际上近海风力发电技术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商业开发阶段,德国、丹麦等风力发电先进国家已经把风力发电发展的重心由陆上转移到了海上。海上风力发电的研究与发展应该成为我国风力发电行业的重点任务之一,而且刻不容缓。

  海上风电场一般都在水深10米、距海岸线10公里左右的近海大陆架区域建设。与陆上相比,海上风电机组必须牢固地固定在海底,其支撑结构(主要包括塔架、基础和连接等)要求更加坚固,所发电能需要铺设海底电缆输送,加之建设和维护工作需要使用专业船只和设备,所以海上风电的建设成本一般是陆上风电的2-3倍。海上风电场的优点主要是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基本不受地形地貌影响,风速更高,风能资源更为丰富,而且运输和吊装条件优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更大,年利用小时数更高。目前,海上风电机组的平均单机容量在3兆瓦左右,最大已达6兆瓦,风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一般在3000小时以上,有的高达4000小时左右。

海上风电场建设的技术难度较大

  但与陆上风电场相比,海上风电场建设的技术难度较大。

   他表示,海上风电技术比陆上更为复杂。目前投入商业运营的海上风电场均为近海风电场。而深海风电技术比近海还要复杂,尚处于研究阶段,目前还没有见到示范工程。

  据相关资料显示,海上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更为复杂,需要在海上竖立70米甚至100米的测风塔,并对海底地形及其运动、工程地质等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观测;其次,海上风电场需要考虑风和波浪的双重载荷,对风电机组支撑结构的强度要求更高;第三,海上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更大,制造技术更复杂,对风电机组防腐蚀等要求更为严格;第四,海上气候环境恶劣,天气、海浪、潮汐等因素复杂多变,风电机组的吊装、项目建设施工以及运行维护难度更大。 世界上对海上风电的研究与开发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海上风电技术正日趋成熟,并开始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目前,全世界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达80万千瓦,其中丹麦、英国、爱尔兰、瑞典和荷兰等国家发展较快。欧洲风能协会预测,今后15年海上风电将成为风电发展的重要方向,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欧洲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000万和7000万千瓦。国际相关环保组织对欧洲海上风电发展前景的估计更为乐观,预计到2020年,欧洲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可以达到2.4亿千瓦,将满足欧洲三分之一的用电量。

  建设小规模的研究型深海风电场较保险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初步估算,全国陆上10米高度可开发装机容量约2.5亿千瓦,主要位于“三北”地区,但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风电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东部沿海经济发达,海上可开发风能资源约7.5亿千瓦,具有开发利用风电的良好市场条件和巨大资源潜力。不利的是我国沿海经常受到台风影响,建设条件较国外更为复杂;目前我国尚缺乏海上风电建设经验,海上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以及海上风电机组国产化刚刚起步,海上风电建设技术规范体系也亟需建立。鲍院士的设想是大胆的,如果成功实现,对于风能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闻报道中指出示范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是下一步的工作,但没有提及鲍院士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的细节。因此,先建设小规模的研究型深海风电场,然后再大型化可能比直接建大型工程的风险要小一些。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