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生物质能 » 生物质能动态 » 正文

中国生物质燃气产业化发展迫在眉睫

日期:2011-01-29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作者:周洪博

国际新能源网

2011
01/29
08:5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生物质

    生物质燃气数量巨大,已成为“十二五”时期国家大力扶持的新兴战略能源,但其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却遭遇种种尴尬。

  近日,由城市生物质燃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主办的“城市生物质燃气产业论坛”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均作出上述表述,并指出生物燃气产业化运作迫在眉睫。

  资源量大 发展慢

 “近期部分地区遭遇暴雪天气,造成天然气紧缺,西安、武汉、重庆、宜昌、南京、扬州、杭州、日照等地都启动天然气应急预案,但我国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只可再用42年,且未来对天然气的需求却只增不减。”青岛天人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曼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据介绍,未来10-20年,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将保持增长势头,天然气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3.9%上升到2020年的10%;预计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增长至300亿立方米,市场缺口将达到900亿立方米。而相比之下,我国每年生物质资源量折合沼气约1500亿立方米,折合天然气900亿立方米,相当于我国2008年天然气消费量。

  “在能源和环境危机压力下,生物质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相比,生物质能整体发展明显滞后,未体现出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符的技术与产业发展速度,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山东省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生物质能情节转化工程实验室董玉平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据介绍,在新能源产业中,风力发电增长速度最快,截止2010年底,我国全年风力发电新增装机达16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4182.7万千瓦,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太阳能产业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多晶硅生产规模达3.5万吨,占全球总产能25%,稳居世界第一位。相比之下,生物质能应用广泛,却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开发利用现状与国家要求不匹配,除直燃发电一枝独秀外,其它技术均未达到预期。

  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李秀金表示,与国外生物燃气利用现状相比,我国还很落后。据了解,美国目前建有26个垃圾厌氧消化处理厂,单个处理厂日处理量达2000吨;日本已建有厌氧消化装置93座,产量占可再生能源总量19%,在建处理厂的规模超过200吨/天。相比之下,我国生物燃气利用主要集中于农业禽畜粪便、工业高浓度有机污水,在城市生活垃圾燃气方面有一些研究和工程,但基本没有能够稳定生产。

  发展瓶颈何在?

  生物燃气数量巨大,发展为何却如此缓慢?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景元琢分析了几点原因。

  “首先行业主管部门认可度较低。2005年以前,民用生物质燃气推广的主体是农业部。2006年至今,农业部大力推动养殖场沼气的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热解化气项目支持力度降低,采取不反对态度。”景元琢表示,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制定生物质能规划中,提到的生物质燃气均指“沼气”,无视热解化气技术在规模和焦油处理发展进步以及为居民提供廉价清洁燃料和处理秸秆焚烧问题的现实。

  “其次项目经济效益不明显。”景元琢指出,生物燃气项目一般用于民用集中炊事供气,属于福利性项目,项目运营管理的主体为当地村集体,规模较小的村一旦亏本,由村集体负责填补亏空;原料采购价格千差万别,从200元/吨到600元/吨不等,直接影响了运营效益;投资主体以新农村建设管理单位为主,单个项目补贴100万元左右,其余由地方政府筹集,缺乏对商业资本的吸引。

  “三是装备大型化、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据景元琢介绍,行业准入制度尚未健全,诸多企业的技术与装备开发仅限于简单抄袭与复制;装备制造的整体水平仍需提升,面向规模化供气和发电的大型化、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受制于生物质原料种类繁多和特殊性,燃气装备的大型化仍需科研攻关;现有行业标准仅适用于农村集中供气,面向生物质燃气供热核发电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制造的标准体系亟需建立。

  “四是技术的产业附加值较低,盈利空间小。”景元琢指出,生物燃气热值较低,余热缺乏,用户销售困难,造成50%的预期利润损失;制备生物质合成天然气处于示范研究阶段,但总体成本较高,在现行化石燃料低价位运行下,压缩了产品盈利和市场空间。

  “生物燃气产业要想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在带来社会、环境效益的同时,还要为业主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回报,摆脱现有的以政府福利性投资为主体的生物质燃气投资群体的依赖,吸引更多社会商业资金的注入。”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景元琢如是说。

  生物质燃气呼唤商业化

  “要调动社会融资的积极性,推动生物质能开发由政府扶持向商业运行模式转变。”董玉平也如此表示。同时,董玉平指出,要形成生物质废弃物规模化燃气供能成套装备,具备系列化设计制造能力,实现技术装备的产业化推广,为城镇、工矿企业提供燃气、热力和电力;针对秸秆资源丰富的区域,发展全生物质独立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生物质燃气能源化利用时,解决环保问题,实现无污染生物质燃气供能系统集成化。

  “管道生物燃气商业化和车用生物燃气商业化将是生物燃气商业化的两种方向。”青岛天人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曼表示。

  据介绍,近3年来,沼气脱碳提纯后进入城市燃气网已成为一种趋势。2009年初,世界最大的生物气体装置在德国东部投用,生物气体直接进入天然气管网。位于德国东部Konnem的生物气体装置将使1500万立方米生物燃气进入天然气管网,供德国用户使用,从而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的依赖。

  “车用燃气市场成熟,需求巨大。”曹曼说。据介绍,瑞典Llinkoping沼气厂以牲畜粪便和厨余垃圾、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沼气和生物肥料,每年处理废物量5.5万吨,产生的沼气量相当于当地天然气消耗量的25%,提纯后的沼气注入天然气配气管以及汽车加气站,可满足当地近400辆公共汽车的燃料需求。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