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日报》4月2日报道,美国玉米期货的价格已经上升到了今年(2011年)最高,并且已经达到了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另有消息称,美国的玉米库存量已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华尔街日报》指出,只要需求量不放缓,玉米的价格可能继续上涨。有业内人士指出,玉米需求量的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的需求量加大,这部分产量甚至已经超过了畜牧所用的玉米的产量,成为了美国国内玉米消费的最大生力军。
《欧洲能源论坛》评论员乔弗瑞·斯泰尔斯撰文指出,这可以看作是美国乙醇行业成功的标志。美国的乙醇工业已经成长到能够在全球最大的两个市场——美国能源市场和美国农产品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斯泰尔斯表示,尽管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大约有130亿加仑乙醇作为燃料投入使用,并且所提供的能量相当于每天56万桶石油提炼出的汽油,但是,乙醇并没有代替石油成为最主要的燃料来源,甚至都未能完全代替美国的汽油进口量。另外,采用乙醇作为替代燃料对于汽油价格的影响也很难预测。
斯泰尔斯指出,目前原油价格已经超过每桶110美元,汽油价格受此推动也有攀升,乙醇的使用并没有明显改善汽油的价格,反而是带动了玉米价格的提升。因为随着燃料需求的增加,即使玉米总产量低于此前,但是每年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量还是要逐年增加。
不过,玉米价格的上涨对乙醇价格的影响却并不大。斯泰尔斯表示,在当前的原油价格下,玉米看似一种廉价的石油替代品的来源。有数据显示,玉米生产出的乙醇为大约每桶112美元,去掉一些相应的税收减免部分,价格可以降到每桶94美元。而与此相比,汽油的批发价格为每桶132美元。换句话说,即使玉米价格带动了乙醇价格的上涨,但是生产乙醇燃料仍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因此厂商普遍青睐乙醇,这使得乙醇的产量不降反升。
然而,这种状况对乙醇工业来说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事实上,目前美国的乙醇市场已经饱和,乙醇的产能已经超过了满足美国汽车燃料需求上限的10%。同时,乙醇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也制约了行业的利润提升。斯泰尔斯以美国太平洋乙醇公司为例指出,该公司在破产重组后,巨大的债务使得其经营乙醇业务几乎无利可图。
斯泰尔斯还指出,美国有关乙醇的政策也存在诸多不足。其中对于可再生燃料的鼓励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乙醇的需求。据他介绍,2007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中有关“可再生燃料标准”的部分,促进了乙醇作为燃料的使用。市场上对燃料用乙醇的需求逐渐增高,进而带来对生产原料玉米需求的增长。“除非乙醇生产商能想出办法,每年从数量相同的玉米中产出更多的乙醇,否则即使玉米的价格高涨,玉米的需求量也很难降下来。” 斯泰尔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