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企业 » 企业动态 » 正文

富瑞特装:“拓荒”新兴产业领跑LNG全产业链

日期:2016-08-26    来源:新华网

国际新能源网

2016
08/26
17:0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天然气汽车 燃气汽车 清洁能源汽车

地处张家港的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在2003年只是一家注册资金800万元的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如今,它已发展成为市值上百亿元的国内LNG(液化天然气)应用装备领军企业。自2006年起,富瑞特装主动舍去短期效益丰厚的传统业务,秉持“拓荒”精神向清洁能源领域进军:以研发LNG车用瓶产品切入市场,积极向“三大新兴业务,两大未来业务”等产业链高端进军。截至2014年底,富瑞特装已为我国LNG重卡、客车制造企业提供15万余套LNG车用瓶供气系统,为能源企业提供500余套LNG、LNG/L—CNG汽车加气站成套装备,其产品遍布我国各大城市。

“第一个吃螃蟹”,“拓荒”LNG储运设备

我国LNG产业起步较晚,在技术研发、市场培育、政策配套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这使我国天然气开发应用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LNG储运装备长期缺位,极大制约了LNG的应用范围。数据显示,2008年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足3%,2010年天然气比重为3.4%,远低于发达国家25%左右的比重。

富瑞特装副总经理张建忠认为,破题的关键在于研发出高性价比的LNG储运装备。“以汽车为例,同等公里数下,消耗LNG的费用仅是汽油的一半,经济效益极为可观。但是实现能源替换的前提是进行设备改造,这就会产生前期设备改造的投入和后续使用的投入。如能研发出性能优异、价格便宜的LNG储运装备,必将降低LNG的应用门槛,拓宽LNG的应用范围。”

“拓荒”需要把握趋势,勇于前行。

成立于2003年的富瑞特装,在发展初期以压力容器制造为主业,2005至2006年,富瑞特装主营的非标压力容器销量逐年增加50%以上,处于高速增长期。且彼时国内尚没有LNG储运核心技术,没有LNG真正的市场,更没有相关法律和激励政策。正是在这些看似不可能的背景下,富瑞特装大胆迈出了进军LNG装备制造的步伐。

“LNG装备虽看似一片荒地,但契合能源变革和环保政策的未来趋势,市场前景广阔。同时,LNG储运设备与锅炉同属金属压力容器,在技术原理上有一定的共通性。”张建忠说。

“我们将拓荒的切入点锁定在LNG车用瓶领域,一方面,LNG的主要消费市场在于车船等交通领域,其中,又以车用LNG设备进入门槛较低。另一方面,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力度不断加大,LNG进口量逐年提升,2014年达到1989万吨,同比增长11.2%。根据测算,2015年我国LNG车载气瓶市场将达57亿元,市场潜力巨大。”张建忠说。

2006年,富瑞特装正式启动LNG车用瓶研发项目,“拓荒”LNG市场。

“拓荒”需要精准发力,突破核心瓶颈。

LNG车用瓶大致包括内胆、外壳、管路系统等,结构复杂,对设计和制造要求较高。其中尤以LNG车用气瓶自增压技术和充装技术最为关键。

LNG车用气瓶自增压技术是保持汽车适应不同工况,平稳运行的关键技术。富瑞特装每年投入占营收总额5%的科研资金,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核心技术。并博采众长,借鉴俄罗斯的低温技术与美国的集成系统,自主研发出国内首创的车用瓶自增压系统,保证了车用瓶抗摔、抗震、抗热。同时,富瑞特装还举一反三,积极开拓该技术的应用领域,成功应用于LNG储存环节中,破解了LNG 加气站内的LNG 贮罐压力高位排放以及LNG 燃料汽车各种型号发动机需要的燃料压力不一致问题。

LNG车用瓶充装技术旨在破解因热胀冷缩导致车用瓶链接螺母咬死的技术瓶颈,提升LNG瓶使用的安全性和寿命。2008年,富瑞特装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以共同承担国家863计划“移动式LNG撬装加气站研究开发”课题的形式,开展联合研发,充分实现产学研有效互动。经过3年努力,项目组开发出高度集成的成组成套撬装模块结构;研制出气液分离器、防气蚀装置、全微机实时监控系统,使得加气站向车用瓶充装LNG成为可能。2011年,该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获得科技进步三等奖。

两项核心技术的突破为富瑞特装生产出安全、便捷的车用LNG瓶奠定了基础,也为富瑞特装抢占市场先机提供了保障。到2009年,富瑞特装LNG车用瓶产品分别占据全国LNG重卡、客车100%和90%的市场。

“拓荒”需要发挥先发优势,夯实竞争优势。

核心技术的突破使富瑞特装先人一步驶上了发展快车道,富瑞特装以此为基础整合LNG产业链,主要围绕两个方向发力。

横向制定行业标准,推进配套建设。2009 年,由富瑞特装、上海交大和新疆广汇集团共同起草的《撬装式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技术规范》通过中国化工装备协会组织的专家会的审查,并获得了《江苏省企业产品标准执行证书》。填补了国内LNG加气站标准的空白,大大推动了LNG加气站的普及。

纵向联合整机厂商,培育应用市场。富瑞特装与中国一汽、东风二汽、中国重汽、陕西重卡等重型卡车生产企业,郑州宇通、厦门金龙、苏州金龙等客车整车生产企业,潍柴、玉柴、上柴三大汽车发动机制造企业,以及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建立战略性合作联盟,为成员免费提供高匹配度的LNG供气设备。这种实打实的应用成为富瑞特装最硬的广告,不仅打消了潜在客户的疑虑,更逐步培育起国内LNG车用供气市场。

“那几年,富瑞特装传统业务的利润大量投入市场开发,2008年,全国LNG车辆不超过2000台,目前已超过13万辆。可以说,如果不是富瑞特装第一个吃螃蟹,将LNG车用瓶推向市场,国内LNG车辆就很难发展这么快。”张建忠说。

目前,富瑞特装已具备LNG液化、运输、储存、应用(LNG汽车加气站、LNG车船用供气系统)全产业链的系统设备制造能力,在LNG车用瓶领域的市场份额位居全国首位。截至2014年底,富瑞特装已为我国LNG重卡、客车制造企业提供了15万余套LNG车用瓶供气系统,产品遍布全国各大城市;为国内主要能源企业提供了500余套LNG、LNG/L-CNG汽车加气站成套装备,极大提升了我国LNG应用水平。

瞄准前沿方向,引领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近两年来,随着LNG产业市场日臻成熟,油气价差不断收窄,富瑞特装的LNG业务进入薄利多销阶段。于是,富瑞特装又将目标锁定在LNG产业链的更高层面——清洁能源产业。在保证LNG业务持续领先的基础上,重点拓展三大新兴业务,培育两大未来业务,搭建起“传统+新兴+前瞻”的金字塔形业务梯队,志在成为世界高端能源装备领军企业。

三大新兴业务是指水上LNG装备制造、发动机再制造“油改气”项目和锅炉“煤改气”LNG供气系统。

在水上LNG装备制造方面,富瑞特装将重点放在研发LNG动力船罐燃料供气系统上,运用资本手段快速获得核心技术。LNG动力船是指以液化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的船只。目前,世界上LNG船生产主要集中在韩国、中国和日本,相关订单基本都已排到2017年以后,市场需求旺盛。

2015年,富瑞特装投资5100万元控股新加坡SIXTEE公司,利用其所具备的海洋、船舶工程项目咨询、设计、管理、机械设备制造、工程总包等资质和在钻井船、半潜平台、固定平台、FPSO等海洋工程设施的设计经验,快速补齐自身短板,成功将业务拓展至海洋、船舶类装备的研发、制造及工程承包等方面。

在发动机再制造油改气项目方面,富瑞特装则利用自建载体,以合作模式孵化相关产业。“发动机再制造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形态。我们在再制造过程中对废旧汽车发动机进行改造,使其具备更好的LNG燃烧效能,不仅能实现资源节约,更能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张建忠说。

富瑞特装与中国再制造第一人、工程院徐滨士院士及其团队合作,开展发动机再制造技术攻关和产业孵化。双方采取边筹备、边研发、边试制的思路,在富瑞特装投资建设的产业孵化基地划出单独区域,建设年产3000台再制造发动机中试生产线,共同开发发动机再制造产品。截至2014年10月份,富瑞特装已先后投资1.9亿元用于规划建设占地87亩的发动机再制造厂区。一期3万平方米生产厂房建设投入使用,具备年产1万台套汽车再制造油改气发动机能力。富瑞特装也被认定为国家发改委第二批再制造试点单位。

在研发制造锅炉煤改气的LNG供气系统方面,富瑞特装抓住各地加快推动“煤改气”进程,以清洁能源整治雾霾这一市场机遇,研发制造出锅炉煤改气LNG供气系统——“速必达”。该装置集LNG液罐及气化控制系统为一体,可以应用于管道天然气未铺设的小区、宾馆、商业或小型锅炉、畜牧养殖取暖等市场。

在推广时,富瑞特装采取“先试点,后铺开”的模式,先以长三角地区为主要市场,逐步向雾霾最为严重的京津冀市场拓展。目前,速必达已在宁波、杭州、廊坊、福州等地成功推广,产品供不应求。

“随着三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富瑞特装传统的天然气液化、LNG储存、运输及应用装备等LNG全产业的业务占比将下降到60%左右,新兴产业占比将达到40%。新兴开拓的三大产业,每年的市场空间总计约120亿元。在此基础上,富瑞特装再进一步向氢能源及LNG产业物联网两大清洁能源领域进军,布局未来市场。”张建忠说。

氢能源高效清洁可持续,是未来能源的终极选择。2015年4月,富瑞特装控股子公司氢阳能源拟使用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出资1.8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液态氢源材料(常温常压)和2万套氢能专用设备产业化项目,该项目达产后每年可供应高纯氢气1500吨。7月,富瑞特装与美国 Covalent Capital(美国共价资本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由Covalent Capital提供美国氢能相关产业公司的资产投资项目目标、项目尽职调查及项目合作服务。该计划一旦落实,可使富瑞特装向科技含量更高、产品附加值更大的氢产品制备、储运领域进军。

LNG产业物联网则是LNG产业的高端形态,可撬动整个LNG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张建忠说:“现在LNG产业已经达到千亿元规模,但现在LNG产业结构以及商业模式无法适应市场产业变化。富瑞特装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使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有机融合,从根本上促进产业发展、提升资源效率、撬动未来市场。”

2014年,富瑞特装与IBM、云顶科技共同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建设国内LNG产业领域的首个产业物联网项目,利用IBM的大数据技术优势,实现上、中、下游数据对接,整合产业链,并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投入等方式,促进LNG产业生态圈的建立。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拓荒”精神驱动企业持续创新

我们认为,富瑞特装作为传统的压力容器制造企业,面对产业变革大潮,秉持拓荒精神不断进取,以LNG车用瓶研发切入LNG市场,占据市场主动,然后以三大新兴产业夯实竞争优势,以两大未来业务储备发展动能,成为国内LNG全产业链装备领军企业,推动了我国LNG新能源产业发展,为江苏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参考,其发展经验具有启示价值。

其一,创新目标要与时代需求紧密呼应。当前,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能源变革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富瑞特装没有固守效益丰厚的传统业务,而是以更宏阔的视角把握市场趋势,果断开拓新兴市场业务,创新求变。江苏制造型企业应对自身所处的行业有所判断,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新需求,探索业务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

其二,立足企业实际,稳步拓展新兴业务。富瑞特装从一开始涉足LNG车用瓶领域,到进军水上LNG装备制造、发动机再制造“油改气”项目和锅炉“煤改气”LNG供气系统,再到布局氢能源和LNG物联网领域,走的是不断积累、逐步放大优势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江苏制造型企业在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业务的过程中,应量力而行、有序推进,把控转型发展的风险,避免因盲目跟随而陷入自身没有基础、没有优势的业务领域。

其三,以技术研发为先导,注重提升研发效率。富瑞特装在拓荒新业务的过程中,始终以技术研发为先导。在获取技术的过程中,则围绕效率优先的准则开展,或借力科研机构、或借力生产企业、或借力资本市场,实现快速突破,为企业抢抓市场机遇赢得先机。江苏制造型企业应创新机制,以更灵活多样的方式整合优势资源,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研发效率,掌握发展主动权。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