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中国新能源要闻 » 正文

央视调查:光伏企业忙扩产、行业高度景气、人才缺口超1倍、年薪暴涨至50万+

日期:2022-03-02    来源:光伏們

国际新能源网

2022
03/02
10:4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光伏行业 大全新能源 通威股

2月28日,央视财经频道对光伏行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分别从硅料产能扩张、企业开工、行业前景以及光伏人才短缺等方面进行了深度调查报道。

硅料忙扩产,产能或过剩

随着光伏发电应用范围扩大,硅料暂时短缺涨价,光伏企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不少企业纷纷扩产。2021年以来,通威股份、大全新能源、保利协鑫等传统硅料企业陆续公布了他们的扩产计划,一些新入局的企业也在试图布局。

面对扩产大军,业内行业人士表示,2021年至少有13家硅料企业宣布了多晶硅新扩产计划,总规模高达209万吨,除了直接投资扩产之外,下游的龙头企业也参股硅料环节,保障自己的原材料供应。2021年2月,通威股份与晶科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共同投资年产4.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以及开展相应供应链合作达成共识。

晶科科技董事长李仙德表示,“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光伏在发电的过程中不造成任何污染,随着未来技术持续提升、成本下降,光伏在发电这个行业会是最具有经济性的一个行业。”

据央视记者调查,光伏行业虽然高速发展,但竞争格局也在加剧。随着扩张的产能逐步释放,光伏行业已经存在产能过剩的隐忧。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我们倡导行业的分工,然后互相能够互补在一起,产业上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商业生态,你中有我,你我做大了,也是你做大了,你做大了也是我做大了,而不是简单的这种重复和无差异化的竞争。”

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表示,“隆基没有硅料方面的布局计划,多晶硅原料并不是隆基我们所擅长的,我们还是希望让更专业的人,更擅长做这件事情的人去做。同时,上下游相对比较理性地进行这种合作,来共同地为推动我们碳中和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给全社会做出贡献。”

硅业分会预计,到2022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将达到86万吨以上,比上一年度增加34万吨,今年的硅料供应大约可以满足全球225GW左右的光伏终端装机。

产业链涨价,行业高度景气

硅料产能的暂时短缺带来了产业链价格的上涨。近日,隆基股份再次上调硅片价格,涨幅为5.7%~6.1%,反映出更下游的光伏需求旺盛。去年年初以来,硅料价格不断攀升,硅料利润大增,但中下游的光伏电池、组件厂商盈利却受到压缩。

随着年后的正式开工,央视记者走访了几家光伏中下游生产企业。西安咸阳隆基一处光伏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表示,近段时间需求旺盛,订单量节节攀升,开年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隆基股份技术经理王彬源介绍到,“隆基股份硅片和组件出货量已经全球领先,目前是根据订单按需生产,没有相关的囤货现象,生产完毕后一定时间内就发货了。”

央视记者认为,隆基股份主要属于中下游光伏企业,其生产状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光伏行业的景气度。李振国表示,“产业链各个环节存在一定的不均衡,其导致了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光伏价格波动十分大,这个环节短缺的时候价格就会上涨,这其实是一个市场正常的行为。”

硅料价格飙涨,成本压力向下传导至电池和组件制造,从去年年初至今年年初,硅料价格的整体涨幅在160%以上,最高价位时涨幅达到了200%,之后虽有所下降,但今年年初硅料价格再次上涨。面对上涨态势,一些中下游企业,通过不断技术研发以求降本增效。

李仙德强调,“从制造端来说,应该持续提升技术,降低成本,来提高光伏行业在能源行业的竞争力和它的经济性。”

刘汉元则表示,“电池片环节,我们也在鼓励团队把这个环节的技术研发、产品性能、成本做到更好的极致,能够对组件生产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

人才缺口超5万,年薪暴涨近一倍

随着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最近,不少光伏企业出现了用人紧缺的情况,电池组件的工人“招不满”,高端人才更是要靠“抢”。

元宵节过后,在西安一个光伏电池生产基地,一场规模超过千人的招聘会正在进行。几个月后,一个全新的15GW电池工厂将开工投产,整个厂区预计招聘岗位4000多个。在这其中,仅一线的技术工人就需要超过1500人,主要是有电池片制造经验的技术人员。

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王维表示,“整个招聘,技术工作还是有比较大的难度。我们做了一个数据统计,因为电池片制造技术人员,基本上国内所有的电池片企业加在一起应该不会超过3万人。所以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招聘。”

不仅是专业技术工人供不应求,在光伏行业,高端技术岗位的研发和管理人员也成为各大新能源企业争抢的“香饽饽”。这类人才不仅需要有跨学科的背景知识,同时还要了解产线的整体设计和运维,记者了解到,不少企业通过猎头公司“加价”抢人,而企业间对候选人的争抢也十分常见。

某人力资源集团首席业务运营官冯宁表示,“人才的紧缺性还是比较强的,而且以前普遍的行业薪酬涨幅就是5-10%,但现在基本上年薪30万元的候选人都很容易拿到45-55万元的年薪。”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江华指出,“光伏行业人才的离职率是8.5%,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有一些新的公司往往是一下子把原来老公司的整个技术团队都挖过去了。”

数据显示,我国光伏行业,年均新增人才需求为9.3万人,而年均新增人才供给量却只有4万人,人才供给面临巨大的缺口。

此外,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未来几年光伏市场规模将加速扩大,快速增长的产业规模,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了解,目前,我国高校并没有开设直接的光伏专业,从业人员主要来自材料、能源、应用物理等专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开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院校已经达到了91所,但和需求相比,能够向行业输送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依然不足。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田高良认为,“人才缺口大,主要原因是高校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理念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脱节。”

江华表示,“因为光伏技术进步速度非常快,电池产业化平均转化效率年均大概以0.3%-0.4%的速度增长,一些老的技术也在逐步被淘汰。”

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一段时间,光伏产业的人才需求量仍将逐年增加。同时,随着光伏发电与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在应用层面,复合型人才也将更为稀缺。

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文学看来,如果高校能更了解前端的应用达到什么程度,企业的工业技术到什么程度,这样它就会调整专业方向,培养更多的人。”

兰州大学零碳学院副院长王建波则表示,“短期来看,新能源的这种人才可能会有一些短缺,但长期来说我不太担心。”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